一天,齐白石去逛菜市场,看见一个菜农的白菜很新鲜,就问“这一车多少钱?”菜农说“

冰封雪域行者孤 2025-07-16 17:36:33

一天,齐白石去逛菜市场,看见一个菜农的白菜很新鲜,就问“这一车多少钱?”菜农说“10元”。齐白石说“我给你画幅白菜,换你这一车白菜,行不行?”菜农十分生气“你这老头真不讲理,居然拿你的假白菜换我的真白菜。” 齐白石视白菜为菜中之王,嗜画白菜,寥寥几笔就能显其神,某次,还在白菜图自题中说:“牡丹为花之王,荔枝为果之王,独不论白菜为菜中之王,何也?” 自此,白菜为菜中之王的名声不胫而走。 汪曾祺文中曾记述道“任伯年画天竹,果极繁密。齐白石画天竹,果较疏,粒大,而色近朱红,叶亦不作羽状……”足可见其功力。但相比于天竺棋盘石白菜到更青睐。 皆云齐白石善画虾,而且明码标价,多1分钱少1分钱都不行。某次,一人请齐白石画虾,付的润笔费是35块,他心想按白石老人的规矩,画一只虾收费是10元,35元是三只半的虾,怎么也该给自己画4只吧,不然那半只他该怎么画呢? 结果白石老人竟真画了三只半的虾,有一只虾是没有虾头,只能看到虾尾巴。 所以说白石老人是有几分较真儿的,那日要以白菜画换白菜,也算是一时兴起了,毕竟那菜农所卖的白菜分外鲜嫩水灵,有的甚至还带着露珠。 一时间起了书成换鹅的趣味,结果事情完全颠倒了,人家王羲之是被请着画鹅,还高兴的把鹅带回去了。然而齐白石不仅是主动提出送画,结果菜农竟然还不识货“你这老头真没道理,怎么能用你的假白菜换我的真白菜呢?”(毕竟白石老人穿着一向质朴,一时间没被人认出来也是理所当然的。) 艺术无价。归根到底这也是原料与加工品的区别,仅出售白菜原料,按量收钱,价格委实不甚高昂。若是做水煮白菜就是另一样的价,由不同的厨师做出来也是不同的价位。而艺术也可与之类似,这白菜不同人画出来亦是不同的价位,籍籍无名者所画白菜也不过几文钱,而如齐白石这种知名画家所画的白菜自然是重金难求了。 历来诗人皆吟诵白菜,比如“拨雪挑来塌地菘,味如蜜藕更肥浓。朱门肉食无风味,只作寻常菜把供。”“村南村北梧桐树,山后山前白菜花。莫向杜鹃啼处宿,楚乡寒食客思家。” 就连《六书故》也曾记载“菘,息躬切,冬菜也。其茎叶中白,因谓之白菜。”,“春初早韭,秋末晚菘”。古时候称白菜为“菘”。 宋代的陆佃曾说“菘性凌冬不凋,四时长见,有松之操,故其字会意,而《本草》以为耐霜雪也。” 夸其凌冬不凋的风格。 后来清代便专称其为白菜了,《光绪顺天府志》就记载道:“黄芽菜为菘之最晚者,茎直心黄,紧束如卷,今土人专称为白菜。” 尤其是北方冬季的白菜,一颗就重10余斤,裹成球形,也算是过冬的必备蔬菜之一,可炒、烩,烧等,不愧是菜中王了。 齐白石喜白菜倒不是因它的食用价值,而是因为它的艺术性,大白菜里外皆美,美而雅,故而齐白石常以白菜入画,虽然他的白菜图总是寥寥几笔,但菜叶间浓墨拥抱着淡墨,总是显得清白而肥壮又厚实,饱满生活味儿,可见是长时期对着白菜观察,胸有成竹的挥笔之作。 参考资料: 《白石老人自述》

0 阅读:46

评论列表

华江

华江

1
2025-07-17 14:25

我是老农也不换,三三两两笔涂出来的菜不菜草不草的墨迹,谁稀罕?[滑稽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