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突然宣布!7月11日,韩国突然挥出关税大棒,宣布将对原产于中国的石油树脂征收反倾销税:大陆企业2.26%到3.5%的税,台湾企业最高要交18.82%,时间期限为5年。 石油树脂是石油炼化过程中的副产品,主要分C5和C9两种类型。C5树脂像胶水一样,在热熔胶、路标漆里当粘合剂;C9树脂硬度高,用在油漆、橡胶改性这些工业场景。 这东西虽说不起眼,但在化工产业链里是个关键角色,从汽车制造到建筑材料都离不开它。中国在这一领域的产能可不小,像广东新华粤、吉林石化这些企业,年产能加起来超过180万吨,产品不仅供应国内,还大量出口到韩国、东南亚等地。 韩国为啥盯上中国石油树脂?这就得从韩国国内产业的处境说起。韩国本土也有石油树脂生产商,比如可隆工业(KolonIndustries),但这些企业规模小、成本高,在价格竞争上根本干不过中国。 中国企业靠着完整的产业链和规模化生产,同样品质的石油树脂,价格能比韩国低10%到15%。时间一长,韩国市场上中国货越来越多,本土企业的日子就不好过了。再加上美国刚对韩国加征关税,韩国企业的出口压力剧增,这时候总得找个地方转移矛盾,中国的石油树脂就成了现成的靶子。 这里面还有个有意思的细节,台湾企业被征收的税率比大陆高得多,最高达到18.82%。这是为啥呢?原来,台湾的石油树脂产业起步早,技术积累深,在高端市场有一定优势。 像台湾奇美实业的C9加氢树脂,在韩国的胶粘剂和油墨市场占了不小的份额。韩国企业觉得台湾产品对他们的威胁更大,所以在反倾销调查中给台湾企业扣了更高的倾销幅度。不过这里面有没有政治因素掺和,就不好说了。毕竟在国际贸易里,关税有时候也是政治博弈的工具。 从法律程序上看,韩国这波操作走得是反倾销调查的正规流程。2024年8月,韩国贸易委员会就启动了对中国石油树脂的调查,到2025年2月先征收了临时反倾销税,7月11日正式公布终裁结果。 按照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反倾销税的征收得证明进口产品存在倾销、国内产业受到损害,而且两者之间有因果关系。韩国在调查中可能拿中国企业的出口价格和所谓的“正常价值”对比,算出了倾销幅度。但这里面的水分可不少,比如韩国可能用第三国的价格来替代中国的正常价值,这种做法在国际上经常被批评不够公正。 这事儿对中国企业的影响可不小。中国大陆的石油树脂企业本来在韩国市场就靠价格优势吃饭,现在被加征2%到3%的税,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像河北依曼树脂这样的中小企业,本来利润率就低,这一折腾可能就得考虑退出韩国市场。 台湾企业更惨,18%的税率直接让他们的产品在韩国失去竞争力,只能另寻出路。不过中国企业也不是吃素的,有些企业可能会通过调整出口策略,比如转口到其他国家再进入韩国,或者和韩国进口商合作分摊成本,来应对这波关税冲击。 从更大的层面看,这事儿反映出当前国际贸易环境的复杂性。美国对韩国加征关税,韩国转头对中国下手,这种连锁反应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 再加上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全球产业链正在经历深刻调整。中国的石油树脂产业虽然在低端市场有优势,但在高端产品上还得依赖进口,像高软化点的C9树脂,国内企业的技术还不过关。这波反倾销税可能会倒逼中国企业加快技术升级,减少对低端市场的依赖。 还有个值得关注的点,韩国这次征税把软化点不低于130℃的C9石油树脂排除在外。这是因为这种高软化点树脂主要用于高端涂料和复合材料,韩国本土企业生产不了,还得从中国进口。 这说明韩国在保护本土产业的同时,也得考虑下游产业的利益。要是把所有石油树脂都征税,韩国的汽车、建筑行业成本就会飙升,反而会拖累整个经济。这种选择性征税,体现了韩国在贸易政策上的权衡。 最后,这事儿还给其他国家提了个醒。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下,任何一个国家的贸易政策变动,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企业得有更强的风险意识,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比如多元化市场,减少对单一市场的依赖;加强技术研发,提升产品附加值;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争取更多话语权。只有这样,才能在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中站稳脚跟。 韩国这次对中国石油树脂征收反倾销税,表面上是保护本土产业,实际上是美国关税压力下的无奈之举。这事儿既反映了中韩产业竞争的加剧,也暴露出国际贸易体系的脆弱性。
要不是韩国人亲口说出来,很多人还不敢相信,他们对中国的发展居然是这么一番看法!
【17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