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港一炸,美国参战,日本凉凉!站在日本的角度,其实日本偷袭珍珠港是正确的。
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战机突然扑向珍珠港,炸弹如雨点般落下,美国舰队瞬间陷入火海。这场偷袭震惊了世界,也把日本推上了二战的巅峰和深渊。为什么要干这一票? 说白了,日本当时是被逼到墙角了。作为一个岛国,日本啥都缺,尤其是石油、橡胶这些打仗的命根子。20世纪初,日本靠着打赢几场仗,像甲午战争、日俄战争,混成了亚洲一霸。可野心越大,麻烦越多。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想吞下中国这块肥肉,结果国际社会不干了,纷纷谴责。1940年,日本又占了法属印度支那,彻底惹毛了美国。美国一出手,直接掐断了日本的命脉——1941年7月,全面石油禁运来了,日本80%的油没了。 这啥概念?军方算了笔账,石油储备撑不过一年半,再不动手,日本的坦克、飞机、军舰全得趴窝。摆在面前就两条路:要么跟美国低头,撤出中国,换取制裁松绑;要么硬干,抢东南亚的资源,自己救自己。温和派想谈,但强硬派占了上风,他们觉得谈判是认怂,唯有开战才有出路。于是,偷袭珍珠港就成了日本的“救命稻草”。
偷袭计划的灵魂人物是山本五十六,日本海军的顶尖大脑。这家伙在美国待过,知道美国工业牛得不行,但他也明白,日本要是拖下去,资源耗尽肯定完蛋。他的算盘是:一击干掉美国太平洋舰队,瘫痪美国在西太平洋的军事力量,给日本争取时间抢占东南亚,然后逼美国坐下来谈和。 山本不是愣头青,他计划得挺细。偷袭得突然、狠、准,绝不能让美国缓过劲儿。他挑珍珠港下手,因为那是美国太平洋舰队的“大本营”,干掉它,日本就能在东南亚横着走。这计划听着挺带劲,但风险也大得吓人。 1941年11月26日,日本舰队从北海道偷偷溜出去,6艘航母带着几百架战机,悄无声息地穿过太平洋。12月7日早上,机群杀到珍珠港,美国人还在睡大觉,压根没防备。日本飞机扔炸弹、放鱼雷,炸得美国战舰一艘接一艘沉底,机场上的飞机也炸成废铁。数据摆在这儿:8艘战列舰4艘沉了,3艘重伤,188架飞机报废,2403人没了。 战术上,日本干得漂亮,但战略上却漏了大招。美国航母那天不在港里,油库和维修厂也没炸毁。这俩“漏网之鱼”是美国后来翻盘的关键。
日本领导层脑子进水的地方在于,他们太小看美国了。他们觉得美国人爱享乐,打两下就怂了,会求和。可珍珠港一炸,美国人炸毛了。罗斯福喊出“国耻”,全国上下跟打了鸡血一样,工业机器轰隆隆开动,军舰、飞机跟下饺子似的往外造。日本压根没料到,美国的战争潜力这么恐怖。 再加上偷袭没达到政治目的——美国没谈和,反而宣战了。日本等于捅了马蜂窝,自找苦吃。 短期看,日本赚了。1942年初,他们横扫东南亚,占了菲律宾、马来亚、新加坡、荷属东印度群岛,油和橡胶到手,暂时喘了口气。可好景不长。中途岛一战,日本丢了4艘航母,从此海军元气大伤。美国跳岛打法步步紧逼,1944年轰炸日本本土,1945年扔了两颗原子弹,日本彻底崩了,9月2日签字投降。 从日本角度看,偷袭珍珠港是想破釜沉舟,杀出一条血路。可结果呢?美国参战,日本凉凉。这步棋,战术上赢了面子,战略上输了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