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毛主席的四个史实真相,请一些人不要再造谣了!第一,贺子珍于1937年秋天离开延安,有传言说是因为有人“插足”,这说法广为流传,实际上是子虚乌有。 毛主席,这位新中国的缔造者,他的名字几乎家喻户晓。可你知道吗?关于他的故事,有些传得神乎其神,甚至完全偏离了事实。比如说,贺子珍1937年秋天离开延安,真的是因为有人“插足”她的婚姻吗?这个说法流传甚广,但真相到底如何? 贺子珍,1909年生在江西永新,1926年加入共产党,1928年在井冈山跟毛主席结了婚。这对革命伉俪一起经历了长征,那时候条件多苦啊!贺子珍身上中了17块弹片,差点没挺过来。到了1937年,她的身体真是撑不住了,头痛、晕眩成了家常便饭。加上她觉得自己书读得少,想去学点东西,就决定去苏联治病兼学习。这事儿发生在1937年秋天,完全是她自己的选择,跟什么婚姻危机没半毛钱关系。 可有人偏要传,说她是因为李讷母亲“插足”才走的。这说法站不住脚。李讷母亲1937年8月才到延安,那时候贺子珍已经动身去苏联了。刚来的李讷母亲还被关在招待所里审查,门口有卫兵看着,哪有机会跟毛主席搭上话?档案里清楚得很,李讷母亲1938年才进军委办公室,次年才跟毛主席结婚。所以,“插足”这事儿压根儿不可能,纯粹是谣言。 还有人说,毛主席只喜欢京剧,对话剧不屑一顾。这话听着挺绝对,但事实不是这样。毛主席确实爱京剧,可他也没少看话剧。1963年,南京军区话剧团演了个《霓虹灯下的哨兵》,讲的是南京路上好八连的故事。毛主席忙得不行,还是抽空去看,结束后还跟演员们握手,说:“这戏不错,两会代表都该看看!”他还笑着跟身边人说:“有人说我只看京剧不看话剧,这回他们没话说了吧。” 更早的时候,1942年在延安,他也常去看120师政治部演的话剧,像《晋察冀的乡村》《求雨》这样的,每次看完都鼓励大家多搞点这类作品。毛主席心里清楚,话剧也好,京剧也好,只要能鼓舞士气、传播革命精神,他都支持。所以说他只看京剧不看话剧,真是瞎扯。 再说说毛主席那首有名的《沁园春·雪》。2009年,有人跳出来说,这诗不是毛主席写的,是他秘书胡乔木的手笔,毛主席只是改了几笔。这话一出,很多人觉得新鲜,可惜没证据撑腰。胡乔木是1941年才到延安给毛主席当秘书的,擅长写文章不假,但诗词?他自己女儿胡木英都说,老爸退休后才学着写诗,之前压根儿没这本事。 《沁园春·雪》是1936年写的,那时候毛主席在长征路上,面对北方的大好河山,诗兴大发。胡乔木那会儿还没跟毛主席见过面呢,哪来的机会代写?再说,这首诗一出来就传开了,当时的诗人柳亚子还写诗夸它,压根儿没人怀疑过作者是谁。毛主席的诗词水平,那是有目共睹的,硬说别人代写,真没道理。 最后一个谣言,说的是1971年毛主席南巡回来,有人——传说是林总——在专列上放了炸弹,毛主席只好改坐车回北京。这故事听起来挺惊悚,可惜是编的。那年8月到9月,毛主席南巡,跑了不少地方,跟地方干部开了好几场会。9月11日下午1点多,专列从上海开出,一路停了南京、蚌埠、徐州好几个站,12日下午1点多到北京丰台站,全程顺利得很。 官方记录里没提过什么炸弹,毛主席的警卫工作又严得不得了,造这种谣干啥?不就是想给毛主席泼脏水嘛。可惜,事实摆在那儿,想靠胡编乱造蒙人,门都没有。
关于毛主席的四个史实真相,请一些人不要再造谣了!第一,贺子珍于1937年秋天离开
墨色流年绘梦
2025-07-15 03:01:04
0
阅读: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