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少华老先生自幼家境贫苦,是姐姐将他拉扯长大的。他12岁便在北京启明茶社做杂役,

千安逸糯米 2025-07-14 20:32:37

杨少华老先生自幼家境贫苦,是姐姐将他拉扯长大的。他12岁便在北京启明茶社做杂役,当时的老板是常连安,郭荣启是常连安的妹夫,郭荣启在当时红遍北京城。杨少华年纪虽小却很机灵,闲暇之时,他和同龄的常宝霆少爷玩得甚好,于是就让常宝霆找班主爸爸说情,想要拜郭荣启为师。郭荣启那时是大牌,瞧不上杨少华,可又顾及大舅哥的面子,便勉强应允。由于杨少华家里穷,未能摆知,导致其师承不被众多业内人士认可。 解放后,相声行业颇为萧条,工人待遇较好,还有福利分房,于是杨少华到天津轧钢一厂当了工人。1951年,他与朱志英成婚,之后陆续生育了四个儿子,老大杨威,老三杨伦,老四杨健,老五杨议。为何没有老二呢?因为是大排行,杨少华堂哥的孩子排行为老二。 有道是半大小子,吃穷老子。老伴因为要养育四个孩子,无法外出工作,家庭的重担全落在杨少华一人身上,挣来的钱难以满足家庭开销,生活极为艰难。休息日时,他就乘坐四毛钱的短途列车,偷偷到塘沽撂地演出,挣两元钱回家买二十斤玉米面,这样能稍微缓解一下,生活着实不易。好在老伴朱志英是个持家有道的好媳妇,将四个儿子都抚养成人。 20世纪70年代,经由马三立调入天津曲艺团,给少马爷量活儿,因理念不合,最终裂穴,在曲艺团过得也不舒坦。家庭困难的他,爱占小便宜,有时蹭吃蹭喝,遭人轻视,评级也只被定为二级演员。一气之下,58岁时办理了病退手续。为了生计,他孤身闯荡北京,在侯宝林家住下后,忙里忙外,伺候着大师一家,生怕大师不悦。渐渐地,大师有演出时会带上他,他也挣到了一些钱。随着时光流逝,到2000年左右,他在北京小有名气,腰包也鼓起来了,到哪儿吃饭也开始主动结账,可那些老同事依旧转变不了观念,从心底还是看不起他。杨少华为了家庭,忍辱负重一生,后来给四个儿子在同一小区都买了房,真可谓是操劳大半辈子。 晚年主要是三儿子杨伦悉心照料老爷子,可谓无微不至,每天亲自下厨给老爷子做美食,陪他打牌、逛街,其他三个儿子也时常照看,也算是享受了美好的生活。他的葬礼颇为风光,新华社也发文,文联、曲协也表示哀悼,老爷子这辈子也算值得了。

0 阅读:150

猜你喜欢

千安逸糯米

千安逸糯米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