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求恩来中国后发现一个怪事:“土八路”不仅不土,还藏龙卧虎 1938年4月,几经辗转的白求恩终于抵达延安 在此之后,白求恩与八路军干部、战士朝夕相处,而在相处过程中,他愈发觉得,外人传言的“土八路”,根本就不土。 他在延安待了没多久,就被眼前的景象惊掉了下巴。那些被称作“土八路”的战士们,不仅有着过硬的军事素养,更有着让人敬佩的文化底蕴。 白求恩在延安建立模范医院时,遇到了不少让他刮目相看的人。就说军区卫生部长叶青山吧,这位留过洋的医生,不仅医术精湛,还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 白求恩原本以为在这偏远的山区,很难找到专业的医疗人才,可叶青山的出现彻底打破了他的认知。 叶青山不仅协助白求恩改进医疗设备,还积极推广输血技术,他自己更是以身作则,成为八路军野战外科史上第一位献血的人。 你敢信?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八路军竟然能开展输血手术,这在当时的国际上都是先进的。 更让白求恩惊讶的是,八路军的干部们大多有着深厚的文化功底。聂荣臻司令员虽然出身行伍,但说起军事理论来头头是道。 他与白求恩交谈时,不仅对国际形势有着深刻的见解,还能提出许多建设性的意见。 有一次,白求恩向聂荣臻抱怨医疗设备不足,聂荣臻笑着说:“我们虽然没有先进的设备,但我们有智慧和创造力。” 果然,不久后,八路军就通过自制中药、秘密采购等方式,解决了药品短缺的问题。 徐特立这位教育家,更是让白求恩大开眼界。徐特立早年曾赴法勤工俭学,有着先进的教育理念。 他在延安创办学校,不仅教授文化知识,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白求恩在参观学校时,看到学生们不仅能学习数理化,还能动手制作医疗器械,不禁感叹:“这哪里是土八路,分明是一群有理想、有抱负的知识分子。” 在与八路军的接触中,白求恩还发现,他们的战术灵活多变,丝毫不逊色于任何一支正规军。 1938年9月,白求恩随八路军参加了雁门关伏击战。在这场战斗中,八路军利用地形优势,巧妙地设下埋伏,将日军的辎重部队打得落花流水。 白求恩在前线目睹了整个战斗过程,他看到战士们不仅作战勇猛,还能根据战场形势及时调整战术。 战后,他在日记中写道:“这些战士们虽然穿着朴素,但他们的战术素养和战斗意志,丝毫不亚于任何一支现代化军队。” 白求恩在延安的日子里,逐渐明白了“土八路”不土的真正含义。 他们虽然生活条件艰苦,但却有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斗志。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正如白求恩在遗书中所说:“最近两年,是我平生最愉快、最有意义的日子。”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邓小平晚年忆三陈:最痛惜陈赓,最心疼陈再道,裁军时他牺牲太多陈赓,1903年出
【2评论】【5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