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子酸了!”广东,一河南农机手给人割稻子,不料路边一对夫妻打手势让他休息一下,还给他了2个馒头,得知对方都不会说话,接下来他的一个举动人让无数人感动。
据大象新闻7月10日的报道,王师傅驾驶收割机在梅州农村作业时,遇到了一对言语障碍夫妻。
他们不会说话,只是不停地用手比划,最后递上两个还带着体温的馒头,王师傅看到对方指指太阳,又指指他的衣服,他才明白是让他歇会儿吃点东西。
王师傅发现这对夫妻家里的地里还横着好几道水泥梗,收割难度很大,当收割机终于开进稻田,夫妻俩一个在前面引路,一个在后面捡拾散落的稻穗。
整整几个小时,王师傅的收割机在田里来回穿梭,比平常多费了一倍的功夫,作业结束后,当夫妻俩掏出皱巴巴的110元钱时,王师傅却连连摆手,表示这次不收钱了。
他指了指那两个馒头,又拍拍胸口,不停用手势和动作表示感谢。
而王师傅之所以这么做,一是感动对方给他两个馒头的情谊,二来更加同情他们的不容易,所以表示,自己亏一点油钱而已。
这样的故事在农机手群体里并不少见,不少农机手,看到老弱病残,说什么也不肯收钱。
这些看似平常的往来里,藏着中国人最看重的"将心比心",庄稼人最懂庄稼人的苦,你对我好一分,我就想还你十分。
很多农机手开收割机这些年,经常遇到农户来送水送饭的,有时候是几个煮鸡蛋,有时候是碗绿豆汤,东西不贵重,可那份情意,让人心里头热乎。
不会说话的夫妻用馒头表达心意,走南闯北的农机手用免费收割回报善意,这种不需要语言的交流,恰恰说透了做人的道理: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
就像王师傅说得实在,亏点油钱算什么,心里暖和了,干活都有劲,这个手机支付代替了现金、外卖取代了家常饭的年代,还能有人记得给过路的劳动者递上一口吃的,这样的情义,比什么都珍贵。
信息来源:大象新闻2025年7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