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钱,被西方偷走了。我们现在的经济体量,和我们在国际金融体系里的话语权,严重不匹配。就工业产能和实物商品的国际贸易量来说,我们一家顶得上G7全部之和,但是我们在国际金融体系里的金融话语权,远远低于这个比例。 要知道金融的交易,归根结底还是要建立在实物的需求和贸易之上的,我们提供了实物商品的生产和贸易这个基础,得到的利益却只占了个零头。金融层面依靠这个基础,建立起了天量的交易,这些金融交易的流水是大,但是利润也大,利益大部分都被他们抽走了。 所以这个问题的实质是什么?大概就是我们在流水线上卖苦力维持温饱,他们坐在办公室里吹空调印钞票。这不合理,西方作为最大的既得利益者,要想不掀桌子,要维持现有的国际秩序,这个问题就得改变。 这话听着扎心,却藏着最实在的账。就拿一双运动鞋来说,我们的工厂辛辛苦苦把材料变成成品,赚个十块八块的加工费;到了欧美市场,贴上品牌标签能卖几百美元,中间的差价通过金融杠杆一放大,变成基金、债券里的数字,这些钱跟我们几乎没关系。去年我们出口了全球80%的家电,可结算时用人民币的还不到15%,每次换汇都得被美元波动薅一层羊毛,一年下来损失的钱能盖多少家工厂? 更让人憋屈的是规则权不在手里。美联储一加息,全球美元都往美国跑,我们的外贸企业就得承受汇率暴跌的压力,订单明明没少,利润却凭空蒸发。人家坐在家里调整一下利率,我们这边就得忙不迭地应对资本外流,这就像种地的看天吃饭,可这天还是别人说了算。去年斯里兰卡债务危机,本质上就是被美元债拖垮的,我们作为最大的贸易伙伴,看着这种风险却没法用自己的货币体系去化解,多被动? 有人说这是发展阶段的问题,可看看德国,二战后工业刚恢复就推动马克国际化;日本七十年代经济起飞,立马跟美国讨价还价金融话语权。我们现在贡献了全球30%的制造业增加值,却还在为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的份额突破3%欢呼,这步子是不是太保守了? 其实破局的法子藏在交易里。东南亚国家买我们的高铁,我们开始用人民币结算;中东卖石油给我们,也试着收人民币然后买我们的新能源设备。这些看似零散的交易,正在悄悄改写规则。去年我们和沙特做了笔千亿级的能源生意,没用美元,直接用人民币和沙特里亚尔结算,这就是在人家的地盘上,用我们的规矩走了一次账。 别觉得金融话语权是虚的,它就是把劳动成果锁住的钥匙。我们造得出航母、芯片、大飞机,凭什么赚的钱要让别人定规矩分?现在东南亚的小商贩都开始收人民币了,欧洲的企业也在合同里加人民币结算条款,这不是谁施舍的,是我们一船船的商品、一台台的设备换回来的底气。 西方当然不想改,就像地主不会主动把地契分给佃农。可当我们的电动汽车挤满欧洲街头,当我们的光伏板照亮非洲村庄,当越来越多的国家发现用人民币交易更划算——那时不用掀桌子,桌子自己就会慢慢变样子。毕竟,钱袋子最终得跟着实物走,这是最朴素的道理,也是最硬的底气。
我们的钱,被西方偷走了。我们现在的经济体量,和我们在国际金融体系里的话语权,严重
赵财苗
2025-07-12 02:42:30
0
阅读: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