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了3年,占据了乌克兰20%的土地,为什么俄罗斯还不收手?答案很简单,随着冲突的持续,俄罗斯的目标变了。最早,俄只是想通过军事行动来阻止乌克兰加入北约。后来俄罗斯发现欧美全部下场了,不打不行了。 2022年冲突刚开始的时候,俄罗斯的核心诉求其实很明确——就是要阻止乌克兰加入北约,毕竟北约都东扩五次了,从波兰到波罗的海三国,防线都快怼到俄罗斯家门口了,乌克兰要是再入约,俄罗斯西部就彻底没缓冲带了,相当于把刀架在脖子上过日子。 可打着打着,画风就变了,最初俄军的闪电战没达到预期效果,反而在基辅、哈尔科夫等地遭遇顽强抵抗,这时候俄罗斯发现,欧美不仅口头支持乌克兰,还真金白银地送武器、给资金。 从单兵反坦克导弹到远程火箭炮,再到主战坦克,援助力度一次比一次大,美国2022年对乌援助就超过650亿美元,2023年又追加了470亿,这种情况下,俄罗斯意识到单纯阻止北约东扩已经不够了,得重新规划棋局。 转折点出现在2022年5月的马里乌波尔战役,这座亚速海边的城市原本只是俄军进攻路线上的一个节点,结果打成了持久战,乌军死守亚速钢铁厂两个多月,拖住了俄军两万主力。 这场战役让俄罗斯明白,乌克兰背后有西方撑腰,想速战速决不可能,既然如此,那就干脆把目标转向实际控制领土,拿下马里乌波尔后,俄罗斯打通了顿巴斯与克里米亚的陆上通道,相当于在乌克兰东南部楔入了一根钉子。 到2024年,俄军已经控制了卢甘斯克全境,以及顿涅茨克、扎波罗热、赫尔松三州70%以上的土地,总面积超过6.6万平方公里,相当于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三国面积总和。 随着战场态势的变化,俄罗斯的目标逐渐从“阻止北约”转向“重塑地缘格局”,2024年俄军在乌东战场持续推进,平均每天新增控制15平方公里土地。 这种领土扩张带来的直接好处是战略缓冲带的扩大,更重要的是俄罗斯通过实际控制区建立了对乌东地区的绝对影响力,顿巴斯地区的俄语人口占多数,历史上与俄罗斯联系紧密,控制这里既能消除亲西方势力的威胁,又能为未来的政治谈判增加筹码。 俄罗斯的目标调整还受到国内政治因素的影响,虽然战争已经持续三年,但俄罗斯国内支持率依然高达74%,尤其是在占领卢甘斯克后,普京的支持率飙升至79%。 这种支持很大程度上源于领土胜利带来的民族主义情绪,对俄罗斯政府来说,继续军事行动不仅能巩固国内政治稳定,还能转移经济压力,尽管俄罗斯面临兵源短缺、劳动力缺口达160万人等问题,但通过动员和调整经济结构,暂时还能维持战争机器的运转。 现在的俄罗斯就像一个陷入棋局的棋手,明明占据优势却不敢轻易收手,最初的目标已经实现了一部分,但新的目标又不断出现,阻止北约东扩变成了控制乌东,控制乌东又衍生出对整个顿巴斯的诉求,甚至有人开始讨论第聂伯河左岸的归属,这种目标的漂移让俄罗斯陷入了一个怪圈:越打越需要打,越打越难停下来。 总的来说,俄罗斯之所以不收手,根本原因在于其战略目标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这种转变让冲突变得更加复杂和难以调和,未来的局势如何发展,取决于战场上的胜负、国际社会的斡旋,以及各方的政治智慧,但有一点可以确定,这场战争已经成为二战以来欧洲最大的地缘政治灾难,而和平的曙光,似乎还遥遥无期。
普京公开叫板特朗普,作出前所未有重大举动。当地时间7月10日凌晨,俄罗斯突然对
【8评论】【1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