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怀化,一对父母嫌儿子高考只考了575分,没能考上985,就把儿子扫地出门,换了家门密码,还切断他的一切生活来源。孩子很无助,只好找调解员求助,父母给了两条路:要么复读,要么出去打工,考不上985,就别去读大学。
观象视频报道,7月7号,一名刚经历完高考的男生求助调解员,说因为自己没考上985,被父母扫地出门了。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调解员了解后,发现小凯所在的中学,是长沙四大名校之一,这些年985录取率相当亮眼。
能进这所学校的学生,大多都是成绩拔尖的佼佼者,小凯自然也不例外,一直以来都是大家眼中的尖子生。
可谁能想到,高考成绩公布后,小凯家里却炸开了锅。
这次高考,小凯考了575分。这个分数,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已经是个不错的成绩,能上一个不错的大学。
但小凯的父母却不这么认为,他们给小凯定下了必须考上985高校的目标,没达到这个标准,在他们眼里就等同于失败。
成绩出来的当天,家里被乌云笼罩,父母的脸唰一下黑了,后来还直接把他扫地出门。
等小凯再回到家时,发现家里的门锁密码已经换了,他站在家门口,怎么也打不开门,无措极了。
小凯赶紧给母亲打电话,希望能要到新密码回家。
电话那头,母亲却说自己在外地出差,不知道密码。
不仅如此,父母还切断了他的生活来源,让他一下子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
他又试着和父母沟通,可父母的态度十分坚决,明确表示必须考上985,不然就不会送他去上大学。
小凯无奈之下,只能找媒体求助,希望能借助外界的力量,让父母回心转意。
而小凯的妈妈在面对媒体时,态度依然强硬,说我们已经跟他讲得很清楚了,我们各自安好。
那语气里,没有一丝商量的余地。
爸爸则向媒体讲述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原来,小凯当初在高一时就缠着父母给他买手机,父母一开始没答应。
到了高二,看着小凯再三保证买了手机也会好好学习,还写了保证书,父母这才心软给他买了。
可没想到,买了手机之后,小凯玩手机的时间越来越长,课也不好好上,期末成绩一下子降到了600多分。
爸爸觉得,小凯如今之所以考不上985,就是沉迷玩手机玩的。
如今,他给出了3个选择:要么留在家里,但是要守规矩,不能再沉迷手机。
要么去县城找个包吃包住的工作,自己养活自己。
而第3个选择是去长沙找工作,父母可以出车费。
小凯心里委屈极了,他觉得自己已经很努力了,可父母就是看不到。
他说,自己很羡慕别人的父母,能理解和支持孩子。而自己的父母非常传统,只要觉得他没有按照他们的要求来,触犯了他们的威严,就会严厉管教他。
小凯心里还是想上大学的,如果有机会复读,他肯定愿意再拼一年;要是不能复读,他也希望能选一个好一点的专业,开启自己的大学生活。
这场因为高考分数和985执念引发的家庭纠纷,让小凯陷入了深深痛苦的深渊。
他不知道该如何才能让父母理解他,也不知道自己的未来究竟在哪里。
而小凯的父母,或许也该好好反思一下,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分数真的就是一切吗?过度的执念和强硬的态度,是否会让孩子离自己越来越远呢?
有人说,这样的父母稍微有些极端了,容易把孩子逼上绝路。
孩子分数这么高,还会这样对待,人生并不是高考考高分进985,就了不起,重要的是孩子身心健康,今后能自强自立啊!
575在全国考生中算是尖子生,200几分大有人在,其实自己的孩子考成这样值得赞,千万不要人心不足蛇吞象,知足常乐可是父母应做的。
也有人觉得,这孩子是有天赋的,沉迷手机都能考575,如果他努力学习的话985妥妥的,父母是气他自由散漫毁了自己的未来。
孩子读的是长沙长郡中学,清北的面子,是学生自己玩手机打游戏,自甘堕落,父母管不听,所以父母才这样,努力能力受限,大家都能理解,但是有能力却摆烂,谁能接受?
父母为你做的够多的了,在一个家庭里,每个人都为这个家很努力,但你不遵守规矩,放松自己,就得为自己的行为买单,自己赚钱自己复读吧!
那么,从法律角度,该怎么看待父母的行为呢?
《民法典》第26条规定: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
小凯虽刚经历高考,但从法律层面大概率仍属于未成年或刚成年阶段,此时父母对他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
然而,小凯父母因高考分数未达预期就切断其生活来源,表示考不上985就不提供上大学的支持,没有尽到对子女在经济上抚养、在教育上合理引导以及在成长过程中保护的义务。
父母这种以分数为唯一标准来决定是否履行抚养和教育义务的行为,违背了法律规定的父母对子女应承担的责任,不利于小凯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没有正确履行法律赋予的抚养、教育和保护子女的法定义务。
对于这对父母的行为,你是支持还是反对呢?
信源:观象视频 202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