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这次真的躲不过了吗?本来认为躲过了7月5日就安然无恙了,结果预言者出来辟谣了:我梦见的是2025年7月,并没有说具体哪一天。那个具体日期,是出版社编辑给加上的。 7月5日的东京当社交网络里此起彼伏的“末日直播”悄然下线,这场让25万人熬夜蹲守、让鹿儿岛居民连夜撤离的“预言闹剧”,终于以“平静无事”画上句点。 但更惊人的反转随即炸开——预言者龙树谅公开澄清:“我只梦到2025年7月有灾祸,从没说过具体哪一天!7月5日那个日期,是出版社编辑硬加上的!” 故事要从1999年说起。日本漫画家龙树谅出版《我所看见的未来》,记录15个“预知梦”,其中一个模糊提到“2011年3月的大灾难”,竟与东日本大地震时间“巧合重合”。 这让她的“梦境预言”在民间悄然埋下信任种子。2021年,出版社推出“完全版”,新增梦境里,她描绘“南海海底爆炸引发百米海啸,吞噬日本三分之一国土”,但原稿只写“7月”,是编辑为“增强戏剧冲突”,结合她早年访谈,硬塞进“7月5日凌晨4时18分”的精确时间。 当“精确日期”撞上现实震动,恐慌彻底失控:6月底,鹿儿岛吐噶喇列岛突发911次有感地震,网友疯狂关联“预言前兆”;大阪超市里,应急食品被抢购一空,货架上只剩空荡荡的包装袋。 旅行社接到海量退单,香港航空直接暂停鹿儿岛、熊本航线;鹿儿岛十岛村启动“岛外避难计划”,13名居民摸黑撤离…… 最荒诞的是7月5日凌晨4时,近25万人挤在“日本紧急地震速报”直播间,盯着屏幕等“毁灭时刻”,直到天亮时发现只有鹿儿岛海域5.4级地震——气象厅明确判定:这是正常板块活动,与“末日”无关。 龙树谅慌了,6月,她在新书《天使的遗言》里急着澄清:“7月5日只是我记录梦境的日期,不是灾难日!出版社加工内容时,我没参与定稿。” 日本气象厅也连开记者会,甩出硬核数据:“当前全球地震活动处于‘平静期’,无迹象显示近期有特大地震。” 但阴谋论仍在疯长:“作者被政府威胁改口!”“官方掩盖真相!” 地质专家的解释却冷静得刺耳:吐噶喇列岛的地震是“震群型活动”——菲律宾海板块俯冲欧亚板块,能量正通过持续小震释放,和“末日预言”毫无关联。 就像日本气象厅长官野村龙一所说:“地震预测需要时间、地点、规模三个要素,人类目前一个都做不到精确。” 这场恐慌,本质是商业利益(出版社为销量篡改内容)、人性对未知的恐惧,和科学认知的缺失,共同编织的荒诞剧。 预言落空后,东京应急包销量暴涨45%,这组数据透着无奈:人们不是不信灾难,而是信错了“预言的形式”。日本政府早有长期预警——南海海沟未来30年强震概率80%,但这是科学层面的长期风险提示,而非“7月5日”这样的精确赌咒。 当“末日预言”的泡沫破碎,真正该反思的,是我们该如何面对风险:与其迷信“精确日期”的预言,不如把恐慌转化为日常防灾准备。 毕竟,南海海沟的威胁真实存在,但它需要的是理性应对——储备3天饮用水、7天食物、30天生活物资(日本防灾“3·7·30原则”),而非被谣言牵着鼻子,在焦虑中抢购、逃亡。 那么你们怎么看待这件事?
日本人这次真的躲不过了吗?本来认为躲过了7月5日就安然无恙了,结果预言者出来辟谣
桃花林里诗
2025-07-07 23:18:19
0
阅读: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