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和印度之间的关系从莫迪的身上就可以看得出来,一目了然。 莫迪上台后,印度

霜月照寒林 2025-07-07 19:50:25

目前中国和印度之间的关系从莫迪的身上就可以看得出来,一目了然。 莫迪上台后,印度在外交上特别活跃,每年对外访问超过10次,跑遍了美国、日本、欧洲这些经济发达地区,还去了不少非洲国家。 但有意思的是,相比其他大国,莫迪政府和中国打交道的频率明显低很多。记得2015年莫迪来中国访问,两国领导人在西安见面,一起看兵马俑、搞文化交流,气氛特别融洽,还签了几十份合作协议,当时大家都觉得中印关系要上一个新台阶了。 结果后来的发展让人没想到,关系并没有像预期那样变好。这和印度国内的政治环境变化有很大关系。 这几年,印度国内民族主义情绪越来越浓,老百姓看中国的眼光也变了,觉得中国是“战略竞争对手”。莫迪政府为了赢得国内支持,在对华政策上越来越强硬。 就拿2017年洞朗对峙来说,印度军队非法越境,把局势搞得特别紧张。莫迪政府趁机在国内大肆宣传,把这件事包装成“捍卫国家主权”的壮举,支持率一下子涨了差不多10个百分点。 2020年加勒万河谷冲突后,印度更是借士兵伤亡大做文章,不仅禁止了59款中国APP,还限制中国商品进口,就是想稳住自己在国内的地位。 但每次到印度大选的时候,莫迪政府就更谨慎了,生怕被反对派说“对中国太软”,所以干脆减少高层往来,保持强硬姿态。 过去十年,印度在经贸、投资和科技方面,给中国设了不少门槛。先说贸易,印度海关不断提高中国商品的进口关税,像手机零部件、太阳能电池板这些产品,查验特别严格,关税从10%一路涨到20%甚至30%。 逼得小米、OPPO这些中国企业没办法,只能在印度本地生产,甚至要出让50%的股权才能继续做生意。在投资方面,中国企业想去印度搞基建,审批流程又长又麻烦,还经常以“国家安全”为由直接否决,合作根本推进不下去。 科技和文化领域就更明显了,印度以“数据安全有风险”为由,封杀了TikTok、微信这些中国APP。但反过来,中国市场一直对印度的药品、农产品、文化产品敞开大门,两边政策一对比,差距特别大。印度这种单方面的限制,对两国经贸合作的正常发展影响太大了。 印度莫迪政府搞的“印度制造”计划,就是想在全球产业链里站稳脚跟,实现经济大跨步发展。 但印度这种自相矛盾的做法,其实完全不符合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规律。现在经济全球化程度越来越高,只有通过制度化合作,把全球价值链做深做实,才能实现长期稳定发展。 这几年,印度搞贸易限制、加强外资审查这些反合作的政策,不仅追不上中国的发展脚步,还可能把自己融入全球产业链的路给堵死,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

0 阅读:279

猜你喜欢

霜月照寒林

霜月照寒林

霜月照寒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