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是战是和?中国高层明确表态,美媒:中国已3个月没买美国油。美国这下彻底急了,

酸酸甜甜小菊 2025-07-07 19:47:34

中美是战是和?中国高层明确表态,美媒:中国已3个月没买美国油。美国这下彻底急了,只因我国连续三个月未买美国石油,这一消息无疑是对美国能源供应商的又一重大打击。 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进口国已经三个月没有向美国采购过一滴油了。 此事实本身,即为一则强烈的信号。 这不仅是2018年贸易战以来最长的停购记录,也远非简单的市场波动或关税反制所能概括。 在全球化退潮与供应链重构的背景下,一场深层的能源博弈,正在揭示中美关系的复杂未来。 这场“石油禁购”给美国能源产业带来的冲击直接而迅速。 数据显示,美国海外原油销量应声暴跌至近两年最低点。 特别是,中国2个月削减了1,800万桶石油的购买量,对美国的页岩油业者造成了100多亿美元的直接经济损失。 但这还不是全部。由于开采成本居高不下,美国页岩油的价格本就脆弱,在中国市场大门紧闭后,其价格优势更是荡然无存。 试想一下,当美国WTI原油的到岸价比中东原油每桶贵出8美元时,市场的选择还会是什么呢? 结果是,美国石油商陷入了两难。 要么赔钱卖出,要么眼睁睁地看着原油贬值。 这种窘况,就连一向强硬的特朗普亦公开表态,称“期望中国能从美国购入大量石油”,且视之为一大“荣幸”。 这番话里,昔日的政治豪言不见踪影,只剩下美国石油业实实在在的焦虑。 另一方面,中国则显得胸有成竹,显示出了一定的战略决心。 其能源供应早已不是单一依赖海上进口的格局。陆上通道方面,俄罗斯向中亚输气管线的稳定供应,已形成一条坚实的陆上能源通道。 海路渠道也更加多元,比如加拿大跨山管道扩建后,仅今年3月就向中国出售了730万桶原油。 作为世界最大的买家,中国市场本身就拥有巨大的议价能力和选择权,可以灵活地在伊朗、沙特等多个供应方之间切换,避免被任何单一来源钳制。 从更远的角度来看,中国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其战略石油储量已经悄悄增加到了11.8亿桶,足够国家用上100天。 同时,中国还利用国际油价下跌的时机继续补充库存,日均进口量一度飙升至18个月来的新高,完全可以填补没有美国石油的缺口。 更长远的布局则在于能源转型,大规模建设的储能电站和海上风电,旨在从根本上分散能源风险。 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构建的能源合作网络,则为应对霍尔木兹海峡被封锁等极端情况提供了战略纵深。 因此这次停购美国石油,与其说是单纯的经济反制,不如说是在美国试图“芯片锁喉”时,一种巧妙的侧翼牵制。 这种策略的核心在于,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运用经济杠杆进行精准博弈。 中国的坚定立场,显然让美国感到了痛楚,其对华政策也随之出现了一些微妙变化。 美国能源部长对中国政府的购买行为表达了忧虑。 特朗普政府还在推动通用电气对中国商飞的引擎的持续供应、对某些芯片设计软体的出口控制、乃至对乙烷的出口限制,据称已经有几条乙烷货船正在前往中国。 特朗普自己也发出了缓和的信号,他想要确立中美之间的总体架构。美方似乎意识到,要打破僵局,自己必须先迈出一步。 面对美方递来的橄榄枝,中方也作出了回应,但始终保持着原则。 美国被移出中国的稀土出口管制名单,部分其他制裁措施也逐步解冻,这些都被视为善意信号。 中国高层也公开表态,不赞同“中美必战”的论调,强调两国可以合作共赢。 而中方传递的信息同样清晰:如果美方不持续释放善意,中国也不会单方面改变立场。 真正的合作,离不开双方的共同努力。 总而言之,中国暂停进口美国石油,是贸易战中的一个回合,更是全球能源格局变迁的一个缩影。 美国页岩油产业的困境,欧洲在俄乌冲突后被迫高价购买美国天然气的无奈,以及印度等国转向俄罗斯和中东传统伙伴的现实,都表明美国的能源霸权正面临挑战。

0 阅读:111

评论列表

晚风

晚风

1
2025-07-07 20:36

美国,曾经的原油进口大国,转眼间成了原油出口第一大国,这真是不可思议的发展

猜你喜欢

酸酸甜甜小菊

酸酸甜甜小菊

酸酸甜甜小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