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与《八十七神仙卷》:画中传奇,悲鸿生命

文史讲解 2025-07-07 15:55:04

1937年,徐悲鸿在香港举办画展,经许地山夫妇介绍,结识了德国人马蒂夫人。马蒂夫人因手头拮据,正在出售家中藏品,其中不乏大量中国字画。徐悲鸿听闻后兴致勃勃,来到马蒂夫人家中。马蒂夫人打开4个大箱子,徐悲鸿却在第三个箱子中的一幅画作前停了下来,激动地大喊:“下面的不看了,我就要这一幅!”这幅画,正是后来被称为“悲鸿生命”的《八十七神仙卷》。

马蒂夫人要价1万元,徐悲鸿当时手头现金不足,便提出用自己七幅作品交换。马蒂夫人同意了,徐悲鸿这才如愿以偿。原来,马蒂夫人的父亲曾是中国驻华大使,这幅画在八国联军侵华时被抢走,后来流落到了她手中。马蒂夫人并不知其价值,一直将其堆在角落。

得到《八十七神仙卷》后,徐悲鸿邀请张大千、谢稚柳等人一同品鉴,大家都认为这是吴道子的真迹,价值极高。张大千甚至认为它比《朝元仙仗图》还要珍贵,至少是唐武宗年间的摹本。

徐悲鸿对这幅画极为珍视,1938年前往印度讲学时,特意让中华书局精印此画。后来因战乱,他将画作寄存于香港银行。1941年,香港沦陷,画作一度失踪。徐悲鸿得知后悲痛欲绝,甚至昏倒,落下高血压的毛病。后来,他的学生告诉他画作重现,徐悲鸿欣喜若狂,却又担心盗画者不肯归还。

一位自称刘将军的人出面交涉,表示持画者索要20万现金及10幅画作才肯交出。徐悲鸿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日夜作画,最终赎回了《八十七神仙卷》。然而,事后才知道这是一场刘将军自导自演的骗局,但徐悲鸿并未责怪他,反而感激他没有毁坏画作。

画作回到徐悲鸿手中时,几乎完好无损,他激动不已,题诗一首:“得见神仙一面难,况与伴侣尽情看。人生总是葑菲味,换到金丹凡骨安。”这幅画不仅是徐悲鸿的“生命”,更是他艺术生涯中的一段传奇。

0 阅读:6
文史讲解

文史讲解

欢迎关注!说点你不知道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