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害怕美国制裁,现在中国成了伊朗石油出口的唯一买家,如果说这个世界上有一个国家能给伊朗输血,那也就只有中国。
自打2018年美国重启对伊朗的“极限施压”,伊朗的日子就不好过了。以前一天能卖250万桶原油,到2024年这数字直接腰斩,掉到120-150万桶。 欧美市场铁了心不买伊朗的油,伊朗的油轮只能在亚洲晃悠,找个愿意接手的国家。石油可是伊朗经济的命根子,占财政收入的60%,没了出口,日子咋过?伊朗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得找个大买家救场。 说到接盘,全球能扛住美国压力、还愿意买伊朗油的国家,数来数去就中国靠谱。2025年上半年,伊朗一天卖170万桶油,90%都进了中国口袋。这可不是啥临时起意,而是中伊两国利益绑在一起的必然结果。咱来细数中国为啥这么干: 中国是全球头号石油进口国,每天烧油跟喝水似的。伊朗的轻质原油便宜,每桶比布伦特基准价低3.5美元,硫含量还合适,正好喂饱中国那些地方炼油厂。2024年,这些炼厂65%的进口油都来自伊朗,成本低到飞起,谁不爱? 2021年,中伊签了个4000亿美元的《中伊全面合作计划》,25年内中国要投钱搞伊朗的油田,还推人民币结算。这协议直接给石油贸易上了保险杠,中国有油,伊朗有钱,双赢。 “灰色操作”躲制裁 美国盯着呢,咋买油不被抓包?中伊玩起了“第三方转口”。伊朗油先送到马来西亚或阿联酋,换个马甲再进中国。2025年6月,中国一天进口180万桶,创了新高。这招够聪明,美国想管也管不着。 中国在伊朗搞基建也不是白忙活。伊拉克法奥港建海底隧道,恰巴哈尔港成“一带一路”节点,这些都让伊朗的油运出去更方便。中国还顺道把自己的货卖到中东,赚得盆满钵满。 伊朗石油能撑到现在,还得提一个人——哈米德·博瓦德,伊朗国家石油公司的老大。2024年他上台后,带着几十年的经验,直接抓生产、搞创新。 他弄了个路线图,盯着国家伊朗南部石油公司(占总产量的75%)使劲干,还推人工智能管油藏,硬是把产量往上提。纳夫特沙尔油田一天多产1万桶,就是他的成绩单。制裁再狠,有他在,伊朗石油还不至于彻底趴窝。 中国买油给伊朗续了命,财政压力小了点。可伊朗经济还是老样子,靠油吃饭,非石油出口不到20%。2024年,里亚尔对美元跌到42000:1,老百姓日子苦哈哈。中国的“输血”治标不治本,伊朗想翻身还得自己想办法。 中国这边呢,买伊朗油得算好账。2024年,俄罗斯占中国油进口19.3%,沙特14.7%,伊朗才13%,分散买油风险不高。 但跟伊朗绑得太紧,美国不高兴,二级制裁随时可能砸下来。不过中国也没闲着,2025年启动的中伊高铁、霍尔木兹海峡自贸区,都是往科技和基建上靠,长远看有回报。 美国态度挺纠结。2025年6月,特朗普嘴上说“不拦中国买伊朗油”,但财政部还是死咬着制裁不放。这套“嘴松手紧”的玩法,明显是想压伊朗又不敢真跟中国翻脸,平衡得挺累。 中伊这事儿不光是两国之间的小买卖,还牵动全球能源格局。中国是大买家,它的能源战略直接影响油价和供需。伊朗是中东油老大,出口稳不稳关乎全球油市安不安。 其他国家也盯着呢,以色列想拉中国别帮伊朗,可市场规律不是喊两句就能改的。伊朗外长说得对,中伊关系靠的是信任,外人插不上手。 这买卖还有看头。中国会不会一直当伊朗的“血库”?伊朗能不能靠这口气转型经济?全球能源市场会不会因为中伊联手乱套? 眼下不好说,但这事儿肯定没完。伊朗石油的命脉攥在中国手里,可中国也得掂量风险。两边都在赌,赌赢了皆大欢喜,赌输了谁也跑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