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阁辽寺与金元市集宣南文化黄金之角上
蓝大的世界
2025-07-03 15:58:55
🎇前段去长椿寺,赶上场《宣南往士》,又闲转新修的长椿苑公园和下斜街老墙根,浮想积淀厚重的宣南,猛想起宣武崇文撤区整15年,建国后由民国区划六七八划改的前三门三区,是几代北京人特别是南城人的城市情结,而这片方寸之地在当年即是宣南人文的黄金一角,名刹层叠,名园风流,旧史掌故太多。
🎇北京城史肇始于宣南,燕蓟城、唐幽州、辽燕京、金中都,这是千年滋养基因,其传名于明清,文人唱酬歌咏宣南坊内百景风华,多署题宣南,史地印润文脉城气。元初,旧中都被称为故都南城,由元至明,新旧都城间市集往来,岁时游观,南北之人沿河流故道抄近走出一大票被称为城南龙脉的斜街,通连新都旧都城内城外,斜街北端点就在虎坊桥樱桃李铁拐间的五道庙后玉帝庙,今交龙碑不存,斜街尚在,而上下斜街即是由牛街北口斜向东北、循着干涸银湾故道形成的两条斜径。
🎇下斜街南口长椿寺加小公园的新格局,会让人联想同在宣南的万寿西宫与万寿公园、善果寺与宣武艺园,时光流转中寺园衍变融合。此地历史源点始于唐大悲阁,辽元明清又有寺园更迭,简作几集梳理:
🎇唐大悲阁与崇国寺:小公园南草坪立唐大悲阁故址石碑,上雕千手观音,度化众生之大慈悲化身,北方著名的观音高阁有正定隆兴寺,蓟县独乐寺、五台山金阁寺和承德普宁寺,法源寺的唐悯忠寺时代曾有重阁,唐幽州城大地标,悯忠高阁,去天一握,傅增湘孙辈傅熹年先生所绘复原图可见双塔高阁的气势,后经历多次回禄战火重建,唐景福年间在原大殿基址上重建的三层高阁始供奉观音,后三改二改一,不知相距三里地的这座当年体量和分属关系。
之后辽圣宗曾避雨至此,重修后敕赐圣恩寺之名,而元析津志载阁北还有唐金阁寺,辽更名崇国寺,其塔院就在八宝山公墓,后寺毁于战火,元初于大都发祥坊另建北崇国寺,即是著名的大隆善护国寺,首任住持就是在南崇国寺出家和传法的定演大师,五台山金阁寺创建者是密宗祖师开元三大士的不空法师,受朝廷D王支持,之后金阁密宗传建各地,想必这里也是如此,而依位置上看,很可能大悲阁最初与金阁寺一体,圣恩崇国之名在后,只是唐寺多坐北朝南,阁在寺北部才合适。
🎇余文见评论置顶。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