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杀了杨修,笑问杨修的父亲:多日不见,你为何瘦了?杨彪的回答造就了一句千古名言…… 杨氏家族在东汉可是响当当的士族,根基能追溯到西汉杨敞。这位杨敞当过宰相,封安平侯,给家族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到了东汉,杨氏更是牛气冲天,连续四代人做到太尉,号称“四世太尉”。杨震、杨赐、杨彪这些前辈,都以清廉和忠直出名,家族墓地设在陕西邵关县,传承了好几代。杨氏不光政治地位高,还跟袁氏这种大族联姻,影响力遍布朝野,堪称东汉士族的标杆。 杨彪,字文先,生于142年,是杨氏家族的顶梁柱。他深受儒家影响,一心想着匡扶汉室,干过宫廷侍从、京兆尹、太尉等大官。建安元年(196年),汉献帝迁都许县,杨彪跟着去了。有一次朝会,曹操觐见时,杨彪脸色不太好看,曹操心里犯嘀咕,当场就走了。同年,曹操抓着杨彪跟袁术的姻亲关系,硬说他是谋反,扔进大牢。幸亏孔融、满宠等人求情,杨彪才捡回一条命,但官职没了。建安十一年(206年),曹操又以“恩泽侯全被废”为由,取消了杨彪的爵位。杨彪借口身体不好,辞官隐居,但心里一直放不下汉室。 杨修,字德祖,生于175年,是杨彪的儿子。这家伙从小就聪明得不行,经史读得滚瓜烂熟,才华横溢,还擅长书法和写赋,留下《杨修集》,有七篇文章流传下来。建安年间,他被举孝廉,先当郎中,后来给曹操当主簿,管机密文书,挺受信任。杨修脑子快,总能猜透曹操的心思,办事效率高。但他有个毛病,太爱显摆。比如,曹操在新门上写个“活”字,杨修立马说这是“阔”的意思,让工匠改门,显得自己聪明,却也让曹操有点不爽。他还跟曹植关系好,帮曹植对付曹操的刁难,结果卷进曹丕和曹植的继承之争,彻底惹恼了曹操。 事情得说到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曹操带兵征汉中,跟刘备在阳平关对峙。战事拖得久,粮食也不够用了。一天晚上,曹操巡营,随口说了句“鸡肋”,意思是这仗打得没滋味,想扔又舍不得。杨修听见了,自作聪明,觉得这是要撤军,就让随从收拾东西,还跟别人解释:“鸡肋就是食之Lunch,弃之可惜,主公这是要退兵。”这话传开,军心一下就乱了。曹操听说后,火冒三丈,觉得杨修泄露机密、扰乱军心,直接下令砍了他。 杨修死的时候才44岁,消息传到许昌,杨彪知道儿子没了,伤心得不行,整个人都垮了,饭也吃不下,越来越瘦。杨修这事,说白了就是聪明过头了。他才华是真,但太不注意分寸,老在曹操面前显摆,又掺和继承之争,早就让曹操看他不顺眼。这次“鸡肋”事件不过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第二年春天,许昌宫里办宴会,杨彪被叫去参加。那时候他已经瘦得皮包骨,头发白了大半,走路都晃晃悠悠。曹操见他这样,端着酒杯走过来,笑着问:“杨公,多日不见,你怎么瘦成这样了?”这话听着像关心,但谁都知道,曹操杀了杨修,这是在试探杨彪会不会记恨。 杨彪低头想了想,忍着悲痛,慢慢抬头说:“老臣没金日磾那样的眼光,没能管好儿子,让他犯了法丢了命。但亲情割不断,我就像老牛舐犊一样,心里放不下来,所以才瘦了。”这话里的“金日磾”是西汉人,他儿子调戏宫女,他亲手杀了儿子以正法纪。杨彪拿这典故自责教子不严,又用“老牛舐犊”形容自己对杨修的爱,语气平和,没半点埋怨。 曹操听完,脸色变了变,估计心里也有点触动,说了句:“杨公的情,真让人感动。”然后让人送了些金帛给杨彪安慰他。宴会上的人听了这话,都挺感慨,后来“舐犊情深”就传开了,成了形容父母深情的千古名言。 杨修死了,杨彪伤心归伤心,但没倒下。曹操为了安抚杨氏,送了不少东西,想缓和关系。杨彪虽然收了东西,却没心思再混官场,后来隐居弘农,专心教后代。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死了,杨彪躲过了更多乱子,活到83岁,225年去世,留了个忠义的好名声。 杨氏家族虽然因为杨修的事受了打击,但没垮。杨修的儿子杨嚻在魏国当了典军将军,后代里还有杨准做到太常,杨广当南蛮校尉,到隋朝的杨坚更是杨氏后人,可见这家族底子多厚。 杨修这事,挺让人唏嘘的。他聪明是聪明,但太高调,太不懂收敛,在曹操这种多疑的人手下干活,不栽跟头才怪。杨彪就不同了,低调又有智慧,回答曹操那句话,既保全了自己,又保住了家族。这对比一摆,聪明和智慧的差距就出来了。
公元220年,曹洪全副武装地闯入宫中,盛气凌人地要求汉献帝立刻交出传国玉玺,倘若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