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扣留印度盾构机,干得漂亮!技术封锁就该硬气!6月24日,《印度新闻网》报道:印度国家高铁公司工程进度表显示,“孟买-艾哈迈达巴德高铁”海底隧道项目第9次延期。
之前,印度找德国海瑞克公司订购了三台直径13.56米的大家伙,专门用来挖海底隧道。可德国直接把生产线设在中国广州。
原本合同约定2024年10月交货,结果印度国家高铁公司玩起了“老赖”套路:尾款拖着不给,还想让德国人先发货,到货后再“商量”付款。
而海瑞克直接祭出“尾款结清才能起运”的大招,把印度的小心思按在地上摩擦。
2024年11月中国更新了《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清单》,明确将含有稀土永磁材料电机的盾构机纳入管控范围。
这一下印度傻眼了:就算现在付清尾款,还得乖乖提交最终用户证明和技术用途说明,接受中方审查。
为什么中国要这么严格?因为盾构机可不是普通的工程设备,它既能挖高铁隧道,也能在边境地区搞军事工事。
而印度之前就干过这种事——2023年卫星照片显示,一台中国产盾构机出现在藏南地区的军事隧道施工现场,印度媒体还谎称是“国产”。印度有这前科,中国能不严加审查吗?
如今,印度这条全长508公里的高铁,原计划2023年通车,结果因为征地纠纷、官僚扯皮、施工事故等问题,工期一拖再拖,现在预计要到2030年才能完工。
更搞笑的是,印度一边抵制中国货,一边偷偷买中国盾构机。之前他们从中国进口了一台盾构机,为了“防技术泄露”拒绝中方工程师入境,结果设备在孟买工地躺了半年,还得求中国专家去组装。
这次被扣的盾构机直径近14米,印度本土根本没有拆解和运输能力,就算设备到了也只能当废铁堆着。
中国这次扣留盾构机,表面看是合同纠纷,实则暗藏深层博弈。中方要求印度提交技术用途说明,本质上是对潜在风险的预防性管控。
在全球化时代,技术优势就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中国在盾构机领域从被卡脖子到全球领先,靠的就是自主创新。
就说咱们的CR450动车组,试验时速450公里,运营时速400公里,全球最快!
而印度,连盾构机都玩不转,还想在高铁领域跟中国叫板?
有网友可能会说,中国这么做是不是太狠了?别忘了,美国当年对华为的芯片制裁可比这狠多了,限制出口、断供技术,这才是真正的经济胁迫。
中国这次只是依法依规进行出口管制,完全符合国际惯例。
印度要是真有骨气,就该像中国一样,把钱花在技术研发上,而不是一边拖欠尾款,一边打“悲情牌”。
因此,印度的高铁困局就是技术依赖症的典型病例。
没有核心技术,就只能受制于人;不尊重市场规则,就只能自食其果。
中国这次扣留盾构机,干得漂亮!
对待那些想白嫖技术、耍小聪明的国家,就得硬气一点,让他们知道:在技术领域,没有规矩,就别想玩得转!
对于此事,大家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