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2年朱棣登基,朝中勋贵很快臣服于朱棣,唯独朱棣的小舅子徐辉祖将自己关在祠堂,跪在父亲牌位前哭泣;朱棣将其抓入大牢,并对皇后徐氏说:“我是真想杀了你弟弟!” (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399年春天四月里,建文帝朱允炆收到一封密信。 这信是他小舅子徐辉祖写来的,言辞急切,劝他赶紧杀了自个儿的三个外甥。 朱允炆皱紧眉头,立马叫了大臣黄子澄进宫商量这事。 徐辉祖跪在地上紧紧拽着皇帝的衣袖,声音打着颤说,他那二外甥朱高煦最是个祸害,那小子一身蛮劲又不服管教,现在不除早晚惹大祸。 可黄子澄硬是不答应,反倒劝皇帝放了人。结果没过多久,燕王朱棣就在北平扯旗造反了。 徐辉祖来头不小,他是开国大将徐达的大儿子。 徐达跟朱元璋打江山那会儿立过大功,被封了魏国公,徐辉祖后来接了他爹的爵位。 徐达死后,朱元璋看重这年轻人本事不错,常派他去练兵守边,主要在常德、湖广那片折腾。 1384年那会儿,徐辉祖靠着父亲的名头进了兵部衙门管事,手下还管着一百多号亲兵。 他和朱棣关系特殊,因为亲姐姐徐氏嫁给了朱棣,这层亲戚关系让他在北平当差时跟朱高炽几兄弟混得挺熟。 朱元璋咽气前给孙子朱允炆铺了路,杀了蓝玉那些老将,专门留下徐辉祖和曹国公李景隆,想着给新皇帝当靠山。 徐辉祖早年跟将领傅友德学本事,1393年还跟着朱棣打仗,亲手逮着蒙古头领阿鲁帖木儿,算是军功不小。 但他心里明白,朝廷安稳要紧。 朱元璋一死,朱允炆当皇帝才几天,就在黄子澄这些人撺掇下削藩。 北平朱棣势力最大,朝廷先动了软柿子周王和代王,又把湘王逼死,接着派人盯着朱棣。 朱棣也不傻,看形势不对就装病,1399年初亲自把三个儿子送到南京探亲。 大臣齐泰看出门道,建议朱允炆扣住这三人当人质,皇帝却有点心软。 他和朱高炽几兄弟从小玩到大,尤其朱高炽一向对他恭恭敬敬。 徐辉祖知道后急了,私下劝皇帝赶紧除掉隐患,说朱高煦那小子凶得很,留着准坏事。 可黄子澄还是摇头,再加上朱棣收买的徐增寿和王宁帮着说情,朱允炆最终摆摆手放人回北平了。 这下倒好,朝廷丢了要挟朱棣的王牌,还给北平送回去个能打仗的帮手。 果不其然,才过两三个月,朱棣就在北平造反,先杀了朝廷派的张昺,夺了北平城门。 朱允炆慌了神,派老将耿炳文去围堵,反在真定打了败仗。 皇帝手里没几个能打的将领,耿炳文只懂守城,郭英独当一面的本事也差点火候。 徐辉祖能耐不错,可他到底是朱棣的小舅子,朱允炆信不过,听了黄子澄主意换李景隆当主帅。 李景隆带着五十万兵在郑村坝碰见朱棣,被打得丢盔卸甲跑回南京。 大臣们纷纷推荐徐辉祖,朱允炆却说李景隆管不住兵,又把徐辉祖按在南京不准走。 1401年白沟河大战前,徐辉祖看李景隆太轻敌,求着带兵支援,结果去晚了。 李景隆全军覆没,徐辉祖带兵冲到山东,硬从燕军手里救下李景隆一条命。 后来灵璧那场仗,徐辉祖又亲自上阵打败朱棣,还砍死他大将李斌。 可正要乘胜追击时,出大事了——他弟弟徐增寿偷偷勾结朱棣的事儿被捅出来。 朱允炆大怒杀了徐增寿,还听信谗言把徐辉祖从前线召回,这下燕军趁机南下,打到了应天城下。 朱允炆悔得直跺脚,哭着对徐辉祖说真该早听你话。 1402年六月,朱棣大军压到浦子口,城防就靠徐辉祖和盛庸。 徐辉祖死守浦子口,朱棣半步都进不来。可盛庸水军先败,战船全被燕军夺走,两面夹击下徐辉祖撑不住让朱高煦突围了。 接着李景隆倒戈打开金川门,应天城破,朱允炆放火烧宫自个儿没了影,朱棣进了南京城。 朱棣当了皇帝,头一件事就是收拾建文旧臣。 方孝孺、黄子澄那批人杀得干干净净,剩下官员全投降了。 只有徐辉祖梗着脖子不服软,躲进徐家祠堂抱着他爹牌位哭。 朱棣叫他进宫谈,他见了新皇帝硬邦邦甩一句死也不认。 朱棣气得扒了他爵位关进大牢,本想砍脑袋解恨。 可一查不得了,徐辉祖有朱元璋给的免死铁券,又是自家小舅子,只得先押着。 过了几年,朱棣还惦记着这事,让徐皇后回娘家劝弟弟归顺。 徐辉祖一点情面不留,照样不低头。 朱棣恨得牙痒但没法杀,就把徐辉祖圈在府里派锦衣卫守着。 1407年徐皇后一死,朱棣不装样了,立马派人送毒酒到徐家。 徐辉祖倒很平静,五年里眼泪早就流干了。他拜祭了徐达的墓,望望天叹了口气,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1402年朱棣登基,朝中勋贵很快臣服于朱棣,唯独朱棣的小舅子徐辉祖将自己关在祠堂
静雅书声破卷绵
2025-06-30 22:28:39
0
阅读: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