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空军部长梅因克最近几天在国会作证时讲了些大实话。他说中国火箭军现在有3000

飞绿说历史 2025-06-30 19:23:07

美国空军部长梅因克最近几天在国会作证时讲了些大实话。他说中国火箭军现在有3000多枚导弹,其中900多枚专门指着台湾海峡方向,光是巡航导弹就超过400枚。   6月28日美国国会的气氛一度变得凝重,一个并不算太高调的听证会,却因为空军部长特洛伊·梅因克的一句话引爆了全场:   “中国火箭军已经部署了超过3000枚各型导弹,其中900多枚正对准台海方向,400多枚巡航导弹可以随时出动。”听众席上一片沉默,笔记本刷刷作响,五角大楼的幕僚们脸色不太好看。   美方这次没有遮掩,也没有拐弯抹角,梅因克的证词像一记重拳,打在了美国长久以来对华战略的软肋上,他不是在喊狼来了,而是在告诉国会:狼已经爬上门口了。   从2023年起美国对中国火箭军的关注就不断升级,五角大楼每年发布的《中国军力报告》里,对中国导弹部署的描述越来越具体,到2025年中国火箭军的“地图”已经不再是猜测,而是数据密密麻麻的现实。   更重要的是这些导弹不是仓库里的库存,是随时“点火即发”的战备状态,尤其是那900多枚直指台海的弹道导弹,基本可以在冲突爆发几分钟内覆盖台湾全境,别说“战略威慑”,这已经是战术级压制了。   你以为这只是数量的堆砌?错。最让美军焦虑的不是中国导弹多,而是“打得准、打得快、打得狠”。   梅因克虽然没明说,但美国智库早就给出了答案,那就是中国正在把传统的“导弹压制”转向“多层次打击体系”。   简单说从台北总统府,到台南后勤站,再到美军在关岛的空军基地,解放军都有相应的“菜单”。   比如你是固定目标,那就给你东风-15C,倘若你是海上航母,那就来一发东风-21D,即便是地下掩体,那钻地弹一样能够伺候,除此之外更别提那种“像香肠一样造导弹”的工业能力。   2025年东风-26导弹的部署数量从300枚涨到500枚,只用了不到4年。一边是美军还在为高超音速项目预算头疼,一边是解放军已经批量生产、实战部署,这种“代际差”才是压倒性的存在。   美军在西太的存在已经从“压倒优势”变成了“高风险赌注”,航母编队一旦进入第一岛链,就可能暴露在数百枚东风导弹的饱和打击下。   更尴尬的是美军的反导系统,根本就拦不住东风-17这种高超音速弹道导弹:飞行速度10马赫,末端还会变轨,就像“打不着的幽灵”。   面对火箭军的快速崛起,美国的应对手段说实话不多,一方面美军加紧部署“战区高超音速武器”(LRHW)和“海基反导系统”,但研发进度缓慢,2025年依然没能实现大规模部署。   另一方面美国试图拉拢盟友,搞所谓“太平洋版北约”,但澳大利亚对是否部署美军导弹系统犹豫不决,日本民众反对在冲绳增加军事基地,菲律宾刚恢复的美军驻地也面临巨大民意压力。   更要命的是美国国内的军费争议越来越大,在2025年初国会就因为“造一艘航母还是投给AI项目”吵翻了天。   相比之下中国的“军工+民用”一体化模式效率高得多,当美国还在为“怎么打赢下一场战争”吵架,中国已经把“下一场战争怎么打”演练十几遍了。   很多人看到“3000多枚导弹”觉得震撼,但这其实只是冰山一角,真正让华盛顿头大的,是中国战略节奏的变化。   导弹只是工具,背后是理念的升级,从“打击目标”到“打击体系”,从“火力覆盖”到“火力主导”,中国火箭军已经不是“补刀部队”,而是主角了。   而且解放军的作战逻辑从“成本高压”转向“效费比最优”,从弹道导弹转向远火、无人机、巡航弹的组合拳,便宜、密集、致命,这才是未来战争的主旋律。   美国空军部长说了大实话,但这场“导弹对话”背后,真正值得反思的是:谁在主导节奏、谁在被动应对?   当中国的“东风快递”越来越准、越来越多,而美军还在为是否能拦下一枚导弹争论不休时,西太平洋的军事格局,已经不是“是否改变”,而是“改变到什么程度”了。   参考资料: 又炒“中国威胁”!美军最高将领宣称中国核武器能力令其“伤脑筋” 环球网2023-03-30

0 阅读:336

评论列表

诗人活下去

诗人活下去

2
2025-06-30 20:40

美国最郁闷的是,中国根本不需要打败美国,就可以成为世界第一!

猜你喜欢

飞绿说历史

飞绿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