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 年,西康军区司令员刘忠得知家人还幸存人世,携妻子回乡见母亲,看到原配穿得破破烂烂,手上还拿着猪馊桶在干活,刘忠极为内疚,一直以来他都以为原配不在人世了。 1953年春天,福建上杭才溪村的泥路上扬起一阵尘土。一辆军用吉普车停下时,正在田里干活的村民们纷纷抬头——车上走下来的,是离家24年的西康军区司令员刘忠。这位开国中将即将面对令他终生难忘的重逢。 当刘忠带着现任妻子伍兰英走向老宅时,突然看到一个佝偻着腰的妇人。她提着装满猪馊的破木桶,补丁摞补丁的衣裳被风吹得晃荡,枯瘦的手上全是皲裂的口子。 待那人抬头,刘忠顿时愣在原地,这正是他以为早已不在人世的原配妻子王四娣。 据《闽西革命史》记载,1929年刘忠参加红军时,留给妻子最后的嘱托是“照顾好娘和天秀”。他没想到,这个没读过书的农村女子,用24年时间把这句话变成了血泪誓言。 国民党还乡团杀回来时,她带着婆婆和女儿躲进深山,靠挖野菜活命。地主收回田地后,她跪着求人教编草鞋,十个指头被茅草割得血肉模糊。 听说红军家属要被“斩草除根”,她连夜背着婆婆转移,自己却因冻伤永远失去了右手的无名指。 伍兰英突然大步上前,这位参加过长征的女战士对着满身猪馊味的农妇深深鞠躬:“嫂子,老刘身上的军功章,有你的一大半!” 后来她在回忆录中写道:“看见四娣姐手上的冻疮疤,我就想起湘江边给红军送饭的乡亲们。” 这个举动让围观村民红了眼眶,村支书刘宝财回忆,王四娣当时手里的木桶咣当掉在地上,浑浊的眼泪顺着皱纹横流,却笑着说:“活着就好,活着就好啊。” 而刘忠这个枪林弹雨里没掉过泪的硬汉,蹲在猪圈墙根捂着脸嚎啕大哭。 王四娣出生第三天因家贫被遗弃,是刘忠父亲刘庆喜用半袋红薯换回来的童养媳。 1925年两人成亲时,婚宴只有一盆野菜粥,但小夫妻把日子过得热气腾腾。 女儿天秀出生后,刘忠去镇上做泥瓦匠,每天走20里山路,王四娣就在油灯下给他纳千层底布鞋。 1929年毛泽东率领红军入闽,在才溪乡建立苏维埃政权。 刘忠参加赤卫队那天,王四娣连夜赶制了双新布鞋,鞋底密麻麻缝着“平安”二字。这双鞋跟着刘忠走过五次反“围剿”,长征时磨穿了底,他却始终舍不得扔。 红军长征后,国民党对苏区展开疯狂报复。仅上杭县就有3800多名红军家属遭杀害。 王四娣带着婆婆女儿东躲西藏,有次为给高烧的婆婆找药,她冒险回村,被民团抓住吊打,后腰至今留着竹签戳的疤。 最绝望的是1935年冬天,村里传来消息说刘忠战死在湘江,婆婆哭瞎了右眼,劝儿媳改嫁。王四娣却把婚书藏进灶台砖缝,对婆婆说:“生是刘家人,死是刘家鬼。” 她不知道,此时的刘忠正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任教,并在组织的介绍下与伍兰英结为革命伴侣。 那天晚饭时,刘忠得知更揪心的真相:女儿天秀12岁时为给奶奶找吃的,失足掉进山涧。王四娣怕影响丈夫打仗,托人捎信只说“家里都好”。 据刘忠秘书陈明回忆,将军当晚在母亲床前跪到天亮,把每月工资的半数寄回家乡,直到1968年王四娣去世。 这段历史被永久保存在才溪革命纪念馆,如今在才溪革命纪念馆里,并排放着三件展品:王四娣补过的粗布衣、伍兰英的党费证、刘忠的八一勋章。 解说词上写着:“它们共同诠释了什么叫人民江山。” 【信源】刘忠将军和他的发妻——《福建党史月刊》1994年12期 K0630[狗头]
1981年初夏,一位名叫李承德的退伍军人背着行囊走进长征机械厂的大门。退伍后相
【2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