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田中角荣在访华之前,特地向尼克松询问中国之行需要注意什么,尼克松答道:“千万不要和周恩来在晚上谈判.” 1972年是个大年份,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尼克松2月访华,敲开了中美关系的大门,日本一看盟友都行动了,自己也不能落下。当时的中日关系还停留在战后冷冻状态,日本侵华战争的阴影未散,民间情绪复杂。但经济上,日本需要中国的市场和资源,中国也希望通过外交突破西方的封锁。 田中角荣7月当上首相后,立马把中日邦交正常化当成头等大事。他在记者会上喊话:“日中关系是日本最紧急、最重大的问题。”这不是空话,尼克松访华给了日本信号,冷战格局松动,中日复交的时机到了。 田中角荣知道访华不是小事,搞砸了不仅外交受挫,国内政治地位也可能不保。8月底,他在夏威夷会见尼克松,特意问了趟中国要注意啥。尼克松甩出那句名言:“千万不要和周恩来在晚上谈判。” 为啥这么说?尼克松自己就吃过“苦头”。他在北京跟周恩来谈了好几天,有时甚至拖到深夜。周恩来精力惊人,思维缜密,总能抓住对方漏洞。尼克松估计是想提醒田中,别在夜里跟周恩来硬碰硬,不然容易被牵着鼻子走。 说到周恩来,那可是中国外交的一张王牌。他不光有原则,还特别会灵活应变。田中角荣9月25日到北京,周恩来亲自接机,态度友好但不失分寸。可当晚欢迎宴会上,田中致辞时说日本给中国“添了很大麻烦”,想轻描淡写带过侵华历史。周恩来当场不干了,直言“麻烦”这词太轻,点明日本得好好反省。 这下田中有点下不来台,但周恩来没咄咄逼人,而是借机把谈判引向正轨。他用事实和逻辑,让日本明白复交不是讨价还价,而是历史责任。 复交谈什么?台湾问题首当其冲。中国立场很硬:废除日台条约、承认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日本这边却有顾虑,毕竟跟台湾还有法律关系,直接废约在国内不好交代。田中角荣试着打太极,说理解中国立场,但得按日本法律来。 周恩来不跟他绕圈子,直接点明这是政治问题,不是法律条文能解决的。他建议双方从大局出发,别钻牛角尖。这招高明,既坚持原则,又给日本留了操作空间。最终,联合声明里日本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唯一合法政府,理解中国对台湾的立场,算是双方妥协的结果。 尼克松那句“晚上别谈”有没有根据?没法完全证实,但田中访华的谈判确实经常拖到深夜。周恩来体力好得吓人,夜里照样思路清晰,能在关键时刻抛出让人没法反驳的观点。田中角荣虽然也有诚意,可在周恩来面前,明显有点跟不上节奏。 比如在讨论历史问题时,周恩来不让日本含糊其辞,硬是把侵华战争的责任谈透。田中后来回忆,说跟周恩来谈判压力不小,但也佩服对方的智慧和耐心。 9月29日,《中日联合声明》签了,中日正式建交。这不光是两国的事,东亚格局都跟着变。中日贸易后来突飞猛进,民间交流也热络起来。田中角荣因此名留史册,可惜两年后,他因洛克希德丑闻辞职,政治生涯翻了车。 周恩来呢?他在外交上继续发光发热,直到1976年去世。全国人民自发悼念,足见他的影响力。他用智慧和担当,帮中国在国际上站稳了脚。 中日复交不只是签个文件,它背后是两国的博弈和妥协。周恩来靠着过人的谈判技巧,把日本拉进了中国的外交圈。尼克松的忠告,也许是夸张了点,但也说明周恩来的厉害不是吹的。田中角荣呢,虽然政治结局不完美,但推动复交的勇气值得肯定。
1968年毛主席点名此人执掌京畿,周恩来临终哭诉:不是我要关他的“老陈,你说我
【4评论】【3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