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公布蒋军战犯名单,陈仪一看没自己:糟了!这名单害了我 陈仪这人,出身浙江绍兴,1883年生的,算得上国民党里的老资格。他留学过日本,跟蒋介石是同乡加同学,这关系让他在蒋氏政权里混得风生水起。早年他干过福建省主席,后来又去台湾当行政长官。不过,1947年台湾“二二八事件”搞得一团糟,他处置失当,血流成河,最后被迫辞职。1948年,他被调到浙江当省主席兼保安司令,正赶上国共内战尾声,国民党眼瞅着要完蛋。 那时候,陈仪对蒋介石的信心早就没了。他跟老部下胡允恭聊过好几回,胡是中共地下党,专门来策反他。两人关系铁,北伐时就认识。胡允恭劝他:“蒋介石这船要沉了,你还不跳?”陈仪也动摇,觉得和平解放浙江兴许是条路。1948年7月,他俩在杭州碰头,陈仪叹气说蒋介石连崇祯都不如,摆明了不想跟着这破船一起葬海底。 可陈仪的算盘打得再精,也架不住有人盯着他。军统特务毛森,浙江省警保处长,手黑得很。他早就觉得陈仪不对劲,派人死死盯着,还递过一份地下党名单让陈仪收拾。陈仪没下狠手,反倒放了人,这下毛森更怀疑他“通共”,赶紧上报保密局长毛人凤。毛人凤不含糊,直接下令严查,陈仪的每一步都被军统看得透透的。 到了1948年12月25日,我军通过新华社放出蒋军战犯名单,43个人,蒋介石、李宗仁、陈诚这些大鱼全在列。可陈仪没上榜,这事儿本来该让他高兴,却让他心里发毛。他知道,蒋介石多疑得很,自己没被点名,反而会让人觉得他跟中共有猫腻。果然,蒋介石在奉化收到军统密报后,冷哼一声,让毛人凤“看着办”。 1949年初,解放军兵临长江,国民党大势已去。陈仪下定决心起义,派外甥丁名楠带亲笔信去上海找汤恩伯,想拉他一起干。汤恩伯是他一手提拔的,关系不一般。可惜,汤恩伯早投了蒋介石,把信一转手就送到了蒋那儿。陈仪还蒙在鼓里,忙着在杭州筹划,结果计划全泡汤。 2月17日,国民政府撤了陈仪的职。他慌了,跑去上海躲起来。没几天,2月23日,毛森带人把他抓了。1950年4月,陈仪被押到台湾,蒋介石派人劝他认错,可他硬气,死不低头。5月,军事法庭判他“通敌叛国”,6月18日,他在台北被枪决,67岁完蛋。 陈仪这辈子倒霉就倒霉在信错了人。他以为汤恩伯会念旧情,没想到被卖得干干净净。他死前还不信是汤恩伯干的,可现实就是这么狠。战犯名单没要他的命,却成了蒋介石收拾他的借口。陈仪想和平起义的心思不假,但时机和人脉都选错了,落得个悲剧下场。 再说那份战犯名单,本身就是我军的心理战。43个人,挑的都是国民党核心,目的就是吓唬他们,让他们自己乱起来。陈仪不在名单上,不是因为他不重要,而是我军可能觉得他还有用,想留着策反。可这招对陈仪没成助力,反倒加速了他的灭亡。蒋介石那性格,谁不在名单上,谁就得挨怀疑,陈仪正好撞枪口上了。 陈仪这人,不好说他有多高尚,也别把他当英雄。他在台湾“二二八”那会儿手上沾过血,后来想起义,也不全是啥为民请命的大义,可能就是想给自己找条活路。但他跟蒋介石对着干,确实有点骨气。可惜,骨气没救他,反而害他死得更快。历史这东西,就是这么复杂,看得人心里五味杂陈。
1969年,粟裕给老部下许世友打了个电话,说“老母亲在南京生活困难,请关照一下”
【3评论】【1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