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拾遗珍88地安门外民国新社区旧史

蓝大的世界 2025-06-13 15:06:42
🎇鼓楼东南胡同群落有条数百米长巷,南接方砖厂,北端蜿蜒向鼓楼东,东西交错多条支巷,统名辛安里,相邻的胡同名声在外,独这里低调安静,胡同里有农工M主D的培训基地,有M进ZY的旧址,那曾是打虎将军和石屋老人的旧宅,有民国新小区遗存下的三道巷门,还有一座民国时代中西合璧的百年教会建筑。 🎇两千年前《周礼》载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定下最早群居形制,从大都皇城坊巷肌理,到民国新式小区,北京带里字的地名诠释群居文化的基因密码,旧里到新里,如一方市井年轮的朴印,朱白间绵延着人脉城气。 🎇清时这里是蓄养马匹的马圈,民国更名马圈胡同,40年代定名辛安里,京剧里有出《辛安驿》,忠良逃难的馆驿在河北而与这里无关,辛安之名与相邻辛寺相关,这一带是民国军官和资本家合盖的公寓式小区,斜对烟袋斜街的辛寺西口门楼小庙早已毁于WG,十多年前的辛寺西口一堆美食,电焊出身的姚记家就在西口路南,65年地名整改,部分辛寺小巷并入辛安里。 🎇辛安里西部旧称西辛寺,其内四条支巷,巷门皆设拱券门头,略狭窄的内里是排立民房,几十年的变迁,如今门存三座,南部一巷门已被封砌,留门头的是辛安里二三四巷,门是老门,字多新补,三巷门一侧房屋山墙哗啦了正在修缮,此类民国新里的券门很熟悉了,比如西四义达里、宣南慎业里和儒福里等。老住户讲早先曾有权重太监的四房姨太太分居四巷,对面的二层老建筑已成酒吧,初是大街上中药铺加工厂,前店后厂。 🎇东部旧称东辛寺,培训基地记得是酒店,关收了,相邻院落的老二门还在,民进ZY现在是画院和马老纪念馆,因这俩单位,巷中曾居住多位民主爱国人士。再往北,一座极富年代感的老青砖拱门入眼,砖墙高矗,顶仿斗拱,门板厚重,支撑老院墙的墙垛砖是新的,磨砖对缝的门匾当是后修,初时名号已被时光抹去。整栋建筑是典型中西合璧的民国风格,坐西朝东,南北大屋两进,东门入内,由北侧券门巷道通二进院,向西则进入一进正院,四米的正房建于高基台阶之上,檐下可见之前为老梁柱所做的金属架构支撑,东西两侧可见曲廊木梯窗棂博风的老构,彩玻璃残碎,木相朽破,漫地浸润百年痕迹的老砖和新碎砖混搭,盛夏老树浓荫,加之私建严重,原始格局模糊在日光新墙之中。胡同内如此宅院不少,今人只唏嘘建筑破败,而少知岁月积沉里民生的曲折窘困。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