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年,竺可桢考上中学,和胡适是同学。一天,胡适当众挖苦竺可桢:小矮子 ,我看你活不过20岁!没想到竺可桢22岁又遇到胡适,胡适还嘴硬:你活不过60岁,你要是活到60,我在你寿宴上给你磕三个响头。 1890年出生的竺可桢从小就是个读书种子。这个绍兴商人家的孩子不爱玩闹,成天捧着书本看,吃饭都要人催好几遍。 他爹开杂货铺,家里条件不错,可这孩子既不讲究吃穿,也不跟街坊孩子瞎混,就爱坐在阁楼里翻书。不过这么个文弱书生模样的孩子,却生得瘦瘦小小,十三四岁了还跟十岁孩子差不多高。 1905年考进上海澄衷学堂那会儿,竺可桢在同学堆里显得格外扎眼。倒不是因为他成绩拔尖,而是这小伙子实在太单薄了——身高不到一米五,体重轻飘飘的,走起路来像片柳叶似的。 当时同班的胡适比他大两岁,个头却高出一大截。有天胡适在走廊里看见竺可桢抱着书本经过,半开玩笑地嚷了句:"这小矮子,我看活不过二十岁!"这话引得周围同学哄堂大笑。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竺可桢那天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摸着胸口数自己的心跳。他想起父亲早逝的往事,又想起自己动不动就感冒发烧的身子骨,突然惊出一身冷汗。 第二天天没亮,这个十五岁的少年就在宿舍后头空地上开始跑步。晨雾还没散尽,单薄的身影已经绕着操场跑了十来圈。 这跑步的习惯一坚持就是大半年,到了1908年冬天,同学们发现竺可桢脸上有了血色,咳嗽也少了。 他还给自己定了作息表:清晨练剑,晌午做操,傍晚打拳,把读书时间掐得准准的。有次下大雪,同学都躲在屋里烤火,竺可桢却披着单衣在雪地里练了半个时辰拳脚,看得大伙直咂舌。 1909年考取唐山路矿学堂时,竺可桢已经是个壮实小伙了。在唐山那几年,他不仅功课门门第一,还成了校运动会上的常客。 1910年参加第二届庚款留学考试,他和胡适又在赴美邮轮上碰了面。胡适盯着眼前这个比自己还高半头的年轻人,愣是没认出来。 等知道是当年的"小矮子",胡适嘴硬道:"别得意,你这样子顶多活到六十!"竺可桢笑笑没说话,转头又去甲板上练起晨操。 在美国伊利诺大学农学院的日子,竺可桢把锻炼当成了必修课。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沿着香槟城的乡间小路跑上五英里。 有次遇上暴风雪,他裹着厚棉袄照跑不误,回来时眉毛都结了冰碴。这么折腾下来,原本单薄的身子骨反倒越来越结实。等到1915年转入哈佛攻读气象学博士时,他已经能在校运会上拿长跑名次了。 1918年拿到博士学位回国,竺可桢已经是个二十八岁的壮年汉子。说来也巧,就在他准备回国前,同盟会元老张默君主动找上门,要把自家妹妹张侠魂说给他。 这位张家二小姐可不简单,不光念过洋学堂,还会开飞机搞妇女运动。婚礼上,新郎官健步如飞地牵着新娘行礼,看得宾客们都夸竺校长好体魄。 回国后的竺可桢像上了发条似的连轴转,1920年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地理,他带着学生跋山涉水搞测量,自己背着几十斤的仪器走山路都不带喘。 1927年在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当所长,他跑遍大江南北建气象站。最绝的是1936年接掌浙江大学那会儿,四十六岁的竺校长亲自带学生西迁办学。 从杭州到贵州,两千多里地走了两年半,他愣是跟二十出头的小伙子一样走完全程。 要说这身子骨真是铁打的,1944年浙大在遵义办学,五十四岁的竺可桢每天要爬三百多级台阶去上课。有学生偷偷跟着数过,校长上下山的速度比他们这些年轻人还快。 等1949年辞去校长职务时,这个年近花甲的老头子还能在操场上连做二十个引体向上。 新中国成立后,竺可桢调到中国科学院当副院长。别人劝他该享清福了,他倒好,六十五岁开始研究物候学,天天往郊外跑着记录动植物变化。 有年冬天北京下大雪,七十多岁的竺可桢愣是踩着积雪走到颐和园观察冰层厚度,警卫员追在后面直喊"您慢点"。 1974年2月,八十三岁的竺可桢在病床上翻着泛黄的日记本。最后一页写着:"自幼体弱,竟得享年八十有三,夫复何求?"这话说得实在,要知道当年说他活不过二十的胡适,早在十二年前就作古了,终年七十一岁。 说来也巧,两人最后一次见面还是1948年在南京,那时竺可桢五十八岁,胡适五十七,两个老头儿还相约要活过百岁呢。 据《竺可桢日记》记载,他晚年每天仍保持散步习惯,直到去世前三个月还坚持记录天气数据。 而根据台北胡适纪念馆资料显示,胡适晚年深受心脏病困扰,最终因突发心脏病逝世。这对老同学的人生轨迹,倒真应了那句老话:笑到最后才是笑得最好。 参考信源: 1.《竺可桢日记》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2.《中国气象学会成立六十周年纪念文集》气象出版社1984年 3.台北胡适纪念馆官方档案资料 4.《浙江大学校史》浙江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1931年,徐志摩专程赶到东北,对刚生下女儿的林徽因说:“跟我走吧。”林徽因有些
【10评论】【34点赞】
用户10xxx41
我坚持看到最后,都没看到狐适给他老人家磕头。
小楼花雨
别什么阿猫阿狗都拿来跟竺老比,不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