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最信任曹仁还是夏侯惇?这么说吧,夏侯惇相当于曹魏集团的二当家,除了曹操就是他

暖阳温暖人心 2025-05-26 22:22:08

曹操最信任曹仁还是夏侯惇?这么说吧,夏侯惇相当于曹魏集团的二当家,除了曹操就是他最大。在曹操最落魄的时候,是夏侯惇募集了同乡兵,帮他恢复元气。 建安二十五年正月,洛阳城内一片肃穆。曹操这位叱咤风云的乱世枭雄终于走到了人生的终点,整个曹魏集团都在为失去这位领袖而悲痛不已。曹丕刚刚继位,面对父亲留下的庞大政治遗产,第一件事就是安排人事布局。在众多能征善战的将领中,他毫不犹豫地将大将军这个最高军职授予了夏侯惇。 这个决定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太大争议,因为所有人都知道,夏侯惇在曹操心中的地位无人能及。就连战功赫赫的曹仁,也只能在一旁静静等待。然而命运弄人,夏侯惇刚刚接受这个至高荣誉不到四个月,就在四月庚午日撒手人寰。 夏侯惇去世的消息传到曹丕那里时,这位新登基的魏王立即放下手头所有政务,换上素色丧服,亲自赶到邺城东城门为夏侯惇发丧。要知道,曹丕此时已经是一国之君,能让他如此重视的人,整个曹魏集团里屈指可数。更让人感慨的是,夏侯惇被赐予了"忠侯"的谥号,这个"忠"字分量极重,代表着曹氏父子对他一生忠诚的最高认可。 直到夏侯惇去世后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221年,曹仁才被提拔为大将军。这个时间差说明了什么?说明在曹氏父子心中,夏侯惇的地位确实高出曹仁一大截。曹仁虽然战功显赫,镇守南郡时硬刚周瑜不落下风,守樊城时面对关羽的猛攻依然坚如磐石,但他始终只能排在夏侯惇之后。 其实早在曹操还在世的时候,夏侯惇就享受着其他将领想都不敢想的特殊待遇。公元219年,曹操已经当上了魏王,按理说出行应该有严格的礼仪规制,但他却经常让夏侯惇与自己同车出行。在那个等级森严的年代,能与君主同车是何等的殊荣?整个曹魏集团,只有夏侯惇一个人享受过这种待遇。 更让人惊讶的是夏侯惇在曹操私生活中的特殊地位。曹操这个人生性多疑,尤其是睡觉的时候,绝对不允许任何人随意靠近他的卧室。但夏侯惇却是个例外,他可以自由出入曹操的寝宫,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完全不受任何限制。这种信任程度,连曹操的亲儿子们都未必能享受到。 要说夏侯惇和曹操的关系有多铁,得从公元184年那个兵荒马乱的年头说起。那一年黄巾起义闹得天下大乱,朝廷到处派兵平叛,曹操当时还只是个骑都尉的小官,接到朝廷命令要去增援皇甫嵩。就在这个时候,夏侯惇主动请缨,成了曹操手下的裨将,两人开始了长达几十年的并肩作战。 这个时间点很关键。公元184年,曹操刚刚踏上政治舞台,手里没兵没将,正是最需要人手的时候。夏侯惇二话不说就跟了上来,这份情义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要知道,那个年代跟错了主子可是要掉脑袋的,夏侯惇敢在曹操还是小人物的时候就押宝,说明他对这个堂兄弟有着绝对的信任。 相比之下,曹仁虽然也是曹操的族人,但他加入的时间要晚得多。根据史书记载,曹仁是在"豪杰并起"的时候才投靠曹操的,这个"豪杰并起"指的就是公元190年关东联军起兵讨伐董卓的那段时间。算起来,夏侯惇比曹仁早了整整六年跟随曹操,这六年的差距可不是闹着玩的。 更让人感动的是,夏侯惇不仅自己跟着曹操,还主动为曹操招兵买马。当时曹操刚起步,手下就那么几杆枪,连像样的军队都组织不起来。夏侯惇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主动回到老家沛国谯县,利用自己在当地的人脉关系,为曹操募集了一支同乡兵。这支队伍虽然人数不多,但对于当时的曹操来说简直就是雪中送炭,可以说夏侯惇帮曹操拉起了第一支真正属于自己的武装力量。 两人的关系还有一层血缘纽带。按照《世语》和《曹瞒传》的记载,曹操的父亲曹嵩实际上是夏侯惇的叔父,也就是说曹操和夏侯惇是堂兄弟关系。虽然曹仁也是曹家的族人,但他和曹操只是从兄弟,论起血缘关系的亲疏,夏侯惇明显更胜一筹。在那个讲究血缘关系的年代,这种亲情纽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公元194年发生的一件事,更是体现了夏侯惇的重要价值。那一年曹操和吕布在兖州打得天昏地暗,偏偏老天爷不开眼,兖州遭遇了严重的旱灾和蝗虫灾害,军粮极度匮乏。眼看着就要断粮了,夏侯惇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截断了太寿水,人工造了一个池塘,然后亲自挽起袖子担土,带着士兵们在池塘里种起了水稻。 这个场面想想就让人感动。夏侯惇好歹也是个将军,但为了解决军粮问题,他亲自下地干活,和普通士兵一样挥汗如雨。最终这个办法真的奏效了,不仅解决了军队的粮食问题,连当地百姓都跟着受益。这件事说明夏侯惇不仅仅是个能打仗的武将,更是个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管理者。

0 阅读:66

评论列表

dofumax2000

dofumax2000

1
2025-05-26 23:43

所以曹操传游戏里夏侯惇都是最厉害的角色[开怀大笑]

猜你喜欢

暖阳温暖人心

暖阳温暖人心

暖阳温暖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