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新婚3天的战士,奔赴老山战场壮烈牺牲。谁知,他的妻子竟改嫁给他的亲哥

雕塑艺术之魅力 2025-05-26 21:31:10

1984年,新婚3天的战士,奔赴老山战场壮烈牺牲。谁知,他的妻子竟改嫁给他的亲哥哥。可是,30年后,这个女人在祭拜丈夫时,竟然嚎啕大哭。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云南麻栗坡烈士陵园的松柏在晨雾中轻轻摇晃,墓碑上凝结的露珠顺着"王长献"三个字缓缓滑落。 一位头发花白的妇女跪在墓前,颤抖的手指抚过冰凉的碑面,喉咙里发出压抑了三十年的呜咽。 这个迟到了三十年的祭奠,背后藏着中原大地上一户普通人家的生死承诺。 王庄村的土坯房里,1984年正月初八的喜字还没褪色,王长献穿着簇新的军装站在院门口。 新媳妇谢玉花低头给他整理衣领,手指头绞着红围巾穗子,青砖墙上贴着"保卫边疆"的标语被北风吹得哗啦响。 三天前拜堂时的爆竹碎屑还粘在门槛缝里,部队的紧急电报就拍到了村支书家。 王长献家五个兄弟姊妹挤在三间瓦房里。 大哥王绍年轻时放牛摔瘸了腿,二哥倒插门去了邻村,剩下两个弟弟妹妹还在念初中。 谢玉花过门那天,婆婆抹着眼泪说:"委屈你了,咱家连个像样的柜子都打不起。" 新媳妇却把陪嫁的樟木箱子腾出来,给弟妹们装书本用。 老山前线的炮火映红南疆夜空时,谢玉花正在打麦场帮公公翻晒玉米。 邮递员的自行车铃铛在村口响起,她手里的簸箕"咣当"摔在地上。 部队来人说的那些"光荣牺牲""追记三等功",在她耳朵里全变成了嗡嗡声。 夜里摸黑去井台打水,看见月亮照在水缸里晃啊晃的,恍惚间竟像丈夫军帽上的红五星。 攒了半个月的安眠药片藏在枕头芯里,被小姑子晒被子时抖落出来。 婆婆抱着她哭得岔了气:"你要有个三长两短,长献在那边怎么安心?" 灶膛里的柴火噼啪爆了个火星,谢玉花盯着墙上挂的"光荣军属"牌子,突然抓住婆婆的手:"我要嫁给大哥,给王家留个后。" 村里闲话传得比杨树叶子还密。 有人说谢玉花贪图王家那两亩薄田,有人嚼舌根说瘸腿大哥占弟媳妇便宜。 乡民政所来调查时,看见谢玉花正给瘫痪的公公擦身子,瘸腿大哥蹲在院里劈柴,两个半大孩子趴在小方桌上写作业。 民政干部翻开泛黄的烈士证,叹了口气在材料上盖了章。 1992年发大水冲垮了村东头的石桥,谢玉花背着发高烧的小叔子蹚过齐腰深的河水。 卫生所的赤脚医生说得送县医院,她连夜走了二十里山路,鞋底都磨穿了。 后来小叔子考上师范,谢玉花把陪嫁的银镯子当了交学费。 村里开小卖部的张寡妇撇嘴:"养个读书郎有啥用,还不如留着钱给自个儿买件新衣裳。" 日子像村口的碾盘转个不停。 大儿子娶媳妇那年,谢玉花把正房让出来当新房,自己搬进放农具的偏屋。 新媳妇嫌弃家里穷,孩子满月就跑了,谢玉花抱着襁褓里的孙女,整宿整宿在院里转悠。 有回下暴雨,房梁漏雨浇湿了烈士证,她拿毛巾擦了半宿,天没亮就坐班车去县里补办。 2014年春天,民政局的越野车开进王家院子。 工作人员拿着红头文件说:"大姐,部队要组织烈属去南疆扫墓。" 谢玉花翻出压在箱底的军装照,照片里的年轻人剑眉星目,和她记忆中的模样分毫不差。 临行前夜,她把攒了三十年的心里话写在烟盒纸上,又怕雨水打湿,用塑料袋裹了三层。 麻栗坡的台阶长得望不到头,谢玉花数着墓碑上的编号,手指头直打颤。 带路的战士指着第九排第三个墓碑,她突然腿软得站不住,膝盖重重磕在水泥地上。 摸着冰凉的大理石墓碑,那些在深夜里对着月亮说过的话,那些在田埂上憋回去的眼泪,此刻都化成断断续续的呜咽。 山风卷着纸钱灰打旋儿,远处传来巡逻战士的军歌声。 回程的火车上,谢玉花把补发的烈士证贴身揣着。 车窗外的山峦起起伏伏,她想起丈夫离家那天也是这样的阴天。 三十年前没等到的归人,如今化作青山处处;三十年前许下的诺言,终究守住了王家的门楣。 乘务员推着餐车经过,听见老太太对着窗外喃喃:"等到了那边,可得好好跟你说道说道这些年的庄稼收成..." 对此您怎么看呢? 主要信源:(西部文明播报——新婚丈夫牺牲,为撑起家妻子嫁给大伯哥,30年后祭拜爱人失声痛哭)

0 阅读:70
雕塑艺术之魅力

雕塑艺术之魅力

雕塑艺术之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