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国军将领起义后,出任解放军军长,却暗中联系蒋介石,由此被抓!聂荣臻却不知如何处理,毛主席指示:“杀降不可,杀俘尤不可!”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在二十世纪中的中国,风云变化,多少人的命运就此翻转,“刘万春”就是这么一位,他可不是什么小角色,在国民党军队里面,他凭着实打实的战功一路往上爬,从基层排长干到了副军长,算得上是个人物。 抗日战场上,他当过游击军旅长,也是拼尽全力跟日伪军真刀真枪地干过,是个非常有血性的军人。 眼瞅着解放大军席卷全国,国民党大势已去,刘万春在关键时刻带部队起义了,这在当时看,无疑是识时务者为俊杰,他也顺理成章地成了人民解放军的一名军长。 按道理来说,凭他的资历和在起义中的表现,在新中国好好干,前途应该是一片光明,谁曾想,好日子没过几天。 1950年,新中国刚成立不久,蒋介石虽然败退台湾,但贼心不死,天天计划着反攻大陆,而为了这件事儿,他甚至把当年侵华的日本军官都请来当顾问,学习新战术,同时还一个劲儿地拉拢美国。 在这种背景下,情报工作自然成了重中之重,我党往台湾派人,而蒋介石也拼了命地派人潜伏在大陆,尤其是在解放军内部安插钉子,这时候,刘万春这位前国民党高官、现解放军军长,就进了蒋介石的法眼。 蒋介石通过秘密渠道联系上了刘万春,希望他能利用职务之便,给台湾那边递点共产党和解放军的重要信息,但说起来也怪,这位已经换上解放军军装的刘军长,心里对国民党那点旧情似乎还没断干净。 面对蒋介石的召唤,他竟然跟国民党特务一拍即合,偷偷摸摸地干起了情报传递的勾当,不过,纸终究包不住火,刘万春的这些小动作,很快就引起了高层的注意。 一开始,领导层还挺谨慎,想看看他到底是真心实意地背叛,还是故意伪装用点情报迷惑敌人,但时间一长,各种线索都指向一个结论:刘万春的心真的是再次回到国民党方向去。 在证据确凿之后,我党果断出手,将刘万春抓了起来,一开始,这位在战场上也算条汉子的军官还想嘴硬,不承认自己干的那些事,可面对一份份铁证摆在面前,刘万春也只能低头认罪。 而他这种给敌特送情报的罪行,枪毙都算是便宜他,但这事儿让时任华北军区司令员的“聂荣臻”元帅犯了难,刘万春毕竟是战场起义过来的,我军一向有优待俘虏、团结起义将领的政策。 直接枪毙,担心影响不好,会让其他起义将领心里打鼓,于是聂荣臻只好把这个消息上报给毛主席,请毛主席定夺,毛主席听了汇报后,思考一番,给出八个字:“杀降不可,杀俘尤不可!” 当这八个字一出来,聂荣臻心里就知道该怎么处理了,这不仅仅是宽大,更是一种高明的政治考量,最终,刘万春被判了刑,进监狱接受劳动改造和思想教育。 他为自己的糊涂选择付出了代价,在监狱里,通过学习和反思,他也确实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其实,我党优待俘虏的政策,不是只针对刘万春这样的个例,而是一贯的方针。 有不少国民党官兵被俘后,亲身体会到共产党的政策,看到解放军的所作所为,在思想上都发生了很大转变,比如张振汉,他出身贫苦,靠自己努力考上军校,在国民党军队里也干得不错。 在一次和红军作战,他兵败被俘,没想到,红军不仅没虐待他,还给他治伤,发生活津贴,红军将领还跟他谈心,讲革命道理,这一切让张振汉很受触动,他慢慢明白,红军才是真正为穷人打仗、为国家找出路的队伍。 直到后来,他干脆加入了红军,并将自己的军事才能用在了新的事业上,还跟着部队走完了长征。 直到刘万春出狱后,在北京定居,晚年还当了北京市政协委员,并且写了回忆录,回看自己这一辈子,从国民党高级将领到解放军军长,再到阶下囚,最后回归社会,不知道他心里是什么滋味,会不会后悔当年的选择。 他的一生,确实像一面镜子,照出了那个特殊年代个人命运的跌宕起伏,也映照出个人选择是如何与时代洪流相互作用的。 那么,回顾这段历史,对于“杀降不可,杀俘尤不可”这条政策背后展现的政治智慧和胸怀,你又有什么想法呢?这仅仅是一种仁慈,还是包含了更深远的策略考量? 【信源】信源:刘国铭主编;黄晋明,陈予欢,王叔凯副主编.中国国民党百年人物全书 上.北京.团结出版社.2005.451
1950年,国军将领起义后,出任解放军军长,却暗中联系蒋介石,由此被抓!聂荣臻却
酷影潮人
2025-05-26 18:32:50
0
阅读:906
用户10xxx78
那是8个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