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德到家了!山东枣庄,一男子以2块5的一桶的价格,采购了30000桶“进口奶粉”

小李哥看社会 2025-05-26 16:55:21

缺德到家了!山东枣庄,一男子以2块5的一桶的价格,采购了30000桶“进口奶粉”,结果男子冲泡后发现,所谓的奶粉不仅没有奶味,水泡后还分层沉淀,和卖方通话后,对方承认桶里装的是米粉,还声称他有渠道能帮男子卖出去,但钱退不了,网友:奶粉的利润这么大吗?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为了搞副业挣钱,李先生在网上联系到一个“渠道”,对方声称手上有一批“进口奶粉”,便宜得惊人——每桶才2块5。

李先生一听这价钱,眼睛都亮了,立马拍板要了三万桶,盘算着低价进高价出,一转手少说也能赚几十万。

结果,梦想很丰满,现实却啪啪打脸。

货送到后,李先生一看,包装还挺唬人,大桶装,上面写着“全脂进口奶粉”“营养丰富”等字样,还印着外国字母,看着像那么回事。

但他还是有点不放心,抱着谨慎的态度,冲了一杯试试。

没想到,这一冲,真相就浮出了水面。

奶粉倒进去,一搅拌,不但没什么奶味,反而浮了一层白渣子,底下还沉着一层粉末,放久了更是彻底分层,看着就不对劲。

他又尝了一口,连一点奶香都没有,反倒有点怪味。李先生这才意识到,自己可能被骗了。

他立马联系卖家,对方倒也不装了,直接承认:“那就是米粉。”

李先生这下彻底傻眼了。自己一口气囤了三万桶,光是运费都不少,货又没法退,现在这些“奶粉”根本卖不出去,连饲料厂都嫌弃。

他仔细看了看桶上的标签,才发现角落里写着一行小字:“孕妇儿童禁用”,这说明压根就不是正规食品,而是拿来糊弄低端市场的东西。

这下就算想当猪饲料卖,良心上也过不去。

网友看到这个新闻后,评论区直接炸锅了:“一桶才2块5的奶粉,你是进的是奶粉还是面粉心里没点数吗?”、

“这不是被人骗了,是自己贪心想赚快钱结果栽了。”、

“现在还有人真相信进口奶粉只要两块五的吗?这利润你咋不上天呢?”

也有人指出,这种“假奶粉”能流进市场,本质上暴露了监管的漏洞。

本来市场上就有不少类似的“三无产品”,包装看起来挺像回事,实际上就是挂羊头卖狗肉。

尤其是在一些信息闭塞的农村、小镇或者低收入群体中,这类东西屡见不鲜。

而李先生就是既当了受害者,也是某种意义上的共犯。

他在采购前,并没有对货品的成分、生产许可、资质做任何核查,甚至连产品是干什么用的都没搞清楚,就一股脑砸进去几万块,全靠“暴利梦”在驱动。

这事儿,说白了,就是三方都不干净。卖方打着“进口奶粉”的旗号,实际就是拿饲料冒充食品,涉嫌虚假宣传甚至食品安全问题。

买方为了图便宜和赚快钱,不问出处不查资质就敢大批量采购,最终自食恶果。

而监管层面,明显也存在盲区,像这种包装模糊、标识不清的“擦边球”产品,竟然能出现在市场上流通,而且还大批量走货,难免让人对市场的安全性感到担忧。

李先生后来接受采访时也懊悔不已,说自己一开始确实也觉得便宜得离谱,但想着能碰个运气,就赌了一把,结果血本无归。

他现在想报警,但人家货是真的给他发了,包装也写了“禁止孕妇儿童食用”,对方说得也滴水不漏,就算报警,估计也很难追责。

他三万桶“奶粉”,现在成了烫手山芋,倒都倒不出去,搬家都嫌占地方。

这事儿教训太深了。

第一,市场上真没那么多“捡漏”的机会,你看到的是便宜,别人看到的是你贪;

第二,不是所有的“进口”都是高级货,标签写得再洋气,也挡不住里面装的可能是坑;

第三,不要轻信所谓的“低价渠道”,正规东西从不打地摊价;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做生意讲究的是良心和基本判断,赚快钱也得知道底线在哪儿。

现在李先生只能认栽,三万桶“进口奶粉”变成了三万桶米粉,还不敢卖人吃,甚至连喂动物都怕出问题。这下,连梦都泡汤了。

归根结底,一场荒唐的骗局,背后却是多重问题的交织:监管空白、商家黑心、买家贪心,才让这事儿荒唐又真实地发生了。

如果李先生当初多查查、多想想,或许就能省下这场冤枉钱。

但世界上没有“早知道”,只有“活该了”。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0 阅读:9
小李哥看社会

小李哥看社会

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