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黎笋向印度总理甘地发出邀请,对方欣然赴约,双方进行了一场友好的会面。利用这次机会,黎笋委婉地提出了和中国缓和关系的想法,但是,他不好意思低头认错,希望甘地代表印度充当中间人。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中越边境的枪炮声还没停歇。 越南领导人黎笋坐在河内的办公室里,手指头敲着桌子嗒嗒响。 他刚给印度总理甘地发完邀请信,心里头跟十五个吊桶打水似的七上八下。 这事得从越南的家底说起。自从跟中国闹掰,北边边境天天打仗,南边还要防着柬埔寨。 老百姓的米缸见了底,工厂的机器生了锈,连河内街头的电线杆子都歪歪扭扭没人修。黎笋嘴上硬气,心里头跟明镜似的——再这么耗下去,越南非得散架不可。 要说黎笋这人,早年间也是个狠角色。 抗美援朝那会儿,他代表胡志明来中国要援助,鼻孔朝天看人。 后来中国勒紧裤腰带支援越南抗美,他倒觉得天经地义。 等胡志明前脚刚走,他后脚就换了副面孔,跟苏联老大哥勾肩搭背,活脱脱像个墙头草。 1979年那场仗打得越南元气大伤。 解放军半个月就打到河内城下,吓得黎笋差点尿裤子。 谁成想中国军队说撤就撤,倒让他捡了个现成便宜,满世界嚷嚷是越南打跑了中国。 这话也就哄哄三岁小孩,老百姓心里头跟吃了黄连似的——苦却说不出。 到了1985年,黎笋实在扛不住了。国内闹饥荒,国际上没朋友,连苏联老大哥都开始打退堂鼓。 他琢磨着找个中间人说和,印度总理甘地就成了救命稻草。 要说这招棋也算高明,印度跟两边都说得上话,面子上也过得去。可黎笋死要面子活受罪,既想求和又不肯低头,活像煮熟的鸭子——嘴硬。 北京那边,邓小平早把越南的底牌摸得门儿清。 听说黎笋要找中间人,老人家眼皮都没抬。当时越南国内乱得像一锅粥,几十万老百姓拖家带口往中国跑,连河内的干部都开始暗中串联。 邓小平看得明白,黎笋这棵大树迟早要倒,现在跟他谈和,等于竹篮打水一场空。 果不其然,1986年黎笋两腿一蹬见了阎王。 越南立马换了天地,新上任的领导人忙不迭跑来中国赔笑脸。 要说这事也怪,当初跟着黎笋喊打喊杀的那帮人,转脸就成了和平使者,真应了那句老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现如今中越边境早成了贸易市场,当年打仗的山头上种满了橡胶树。 2023年越南总理范明政来华参加博览会,当着记者的面说“中越合作要像红河水长流不息”。 这话听着耳熟,跟四十年前黎笋骂中国的话都在同一个会场说的,只不过换了副腔调。 印度那边也没闲着。2022年新德里办东盟峰会,越南总理前脚刚走,印度外长后脚就发推文说要当“地区和平桥梁”。 这话听着光鲜,仔细咂摸却透着酸味——当年甘地夫人牵线不成,如今印度还是想在中南半岛插一脚。 要说最明白的还是中国老百姓。边境口岸天天车水马龙,越南产的咖啡进了超市,中国造的摩托跑在河内街头。 偶尔有老人家看着边境的界碑发呆,转头跟孙子辈念叨:“当年这地方子弹嗖嗖飞,现在倒成了做生意的好地界。” 信息来源: 越南通讯社《越中关系四十年回顾》 新华社《中越边境贸易区发展报告》 《印度时报》东盟特别报道 中国外交部官网中南半岛事务专栏 越南国家档案馆解密外交档案
1985年,黎笋向印度总理甘地发出邀请,对方欣然赴约,双方进行了一场友好的会面。
文栋说明星
2025-05-26 14:33:49
0
阅读: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