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夺取汉中后为什么不立刻增兵荆州?刘备这时候的处境和刘邦太像了,打下汉中,与曹操在定军山对峙,已经拼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正常人都知道,这时候该撤了。 建安二十四年春,定军山上硝烟散尽,夏侯渊的头颅还悬挂在蜀军大营门口。刘备站在山头,望着远处曹军撤退的身影,脸上却没有胜利者应有的喜悦。身边的将士们虽然在高声欢呼,但细看之下,每个人脸上都写满了疲惫。 这场胜利来得太不容易了。从建安十六年刘备入川开始算起,到现在夺取汉中,整整八年时间里,益州的老百姓就没过过一天安生日子。当初刘璋虽然软弱,但好歹还算个太平主子,普通人家种地纳税,日子虽然不富裕,倒也过得下去。可自从刘备来了,战争就没停过。 先是三年的入川之战。别看《三国演义》里写得轻松,什么庞统献计、诸葛亮妙算,实际打起来哪有那么容易。刘璋手下虽然没什么名将,但人家在益州经营了几十年,根基还是有的。刘备要想站稳脚跟,只能一城一池地硬打。雒城围了一年才拿下,庞统就是在这里丢了命。成都城下,刘备围了几个月,城里城外死伤无数,这才逼得刘璋开城投降。 汉中之战打到最激烈的时候,益州境内几乎找不到一个十八到四十岁的壮年男子。田地荒芜,商铺关门,整个益州就像被掏空了一样。刘备为了这一战,真的是把家底全部压上了。连诸葛亮这样稳重的人,也不得不承认"益州疲弊"。这四个字背后,是无数家庭的妻离子散,是无数田地的荒草丛生。 更要命的是,好不容易打下汉中,刘备得到的却是一座空城。曹操这个老狐狸撤退之前,把汉中的人口全部迁走了。偌大的汉中郡,除了几座空荡荡的城池,什么都没有。没有人种地,没有人纳税,没有人当兵,这样的汉中要它有什么用? 刘备没办法,只能从益州调人过来。可益州本来就人口不足,现在还要分一部分到汉中去开荒种地,这无疑是雪上加霜。那些刚刚结束战争、急需休养生息的益州百姓,又要背井离乡,到汉中这个陌生的地方重新开始。 刘备经常想起太祖刘邦的故事。同样是从汉中起兵,同样面对强敌,为什么刘邦能够逆袭成功,而自己却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回想当年楚汉相争的局面,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后,虽然表面上是被发配到偏远的巴蜀,实际上却得到了一个天大的便宜。那时候的巴蜀和汉中,可是真正的世外桃源。秦末天下大乱,中原各地战火连天,老百姓不是被杀就是逃难,唯独巴蜀这块地方,因为地处偏远,基本没受到什么冲击。 刘邦在汉中的时候,最大的本钱就是萧何在后方的经营。萧何这个人厉害就厉害在,他把巴蜀治理得井井有条。田地照种,税收照收,人口还在不断增长。每当前线吃了败仗,萧何总能很快补充兵员和粮草。有一次刘邦在彭城被项羽打得大败,几十万人马几乎全军覆没,可没多久萧何又给他凑出了一支新军队。这样的后勤保障能力,简直就是开挂一样的存在。 更重要的是,刘邦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当时的天下虽然名义上是项羽称霸,但实际上还有很多诸侯王各自为政。韩信在北方收拾赵国、燕国,彭越在梁地游击作战,英布在九江反叛项羽。项羽虽然个人武力天下无敌,但他要同时应付这么多敌人,根本分不出全部精力来对付刘邦。 反观刘备现在的处境,简直是天壤之别。益州经过这么多年的战乱,早就不是当年刘邦时代的那个富庶之地了。从建安十六年到现在,整整八年时间,益州的百姓就没过过安生日子。先是三年的入川战争,刘备和刘璋打得你死我活,城池攻守战一场接一场,死伤无数。好不容易消停了,又来了汉中之战,这一打又是好几年。 益州的人口本来就不多,经过这样的消耗,青壮年男子死的死、伤的伤,剩下的也都疲惫不堪。种地的人少了,收成自然就上不去。收成上不去,军队的粮食供应就成了大问题。刘备为了凑够汉中之战的军粮,连妇女都动员起来运输,可见当时的困难程度。 更让人头疼的是盟友问题。刘邦当年有那么多诸侯王帮忙,刘备只有一个孙权。可这个孙权实在不是什么可靠的盟友。表面上两家结盟对抗曹操,实际上孙权心里打的什么算盘,刘备心知肚明。江东那帮人从来就没真心实意地想过要帮刘备统一天下,他们只想着保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关羽在荆州的时候,和孙权的关系就很紧张。孙权曾经提出要和关羽结为儿女亲家,被关羽一口拒绝,还说了很难听的话。这种事情在外交上是大忌,等于公然羞辱了孙权。可关羽就是这样的脾气,看不起江东那帮人。 最要命的是,从汉中到关中的路实在太难走了。不像当年刘邦从汉中出兵,面对的是三秦这样的软柿子。刘备要想从汉中北进,必须走子午谷、褒斜道、陈仓道或者祁山道,这几条路哪一条都是崎岖难行的山路。大军出动的时候,曹军早就得到消息,有充足的时间调兵遣将,以逸待劳。 就算刘备真的能够攻下关中,又能如何?关中在曹操的统治体系中,早就不是最核心的地区了。
223年,刘备病逝于白帝城,消息传回魏国,魏国上下一片欢声笑语,唯有黄权默不作声
【9评论】【12点赞】
梦魇
刘备就是个扫把星
大富大贵
[doge][doge][doge]就你刘诸葛亮还在那里洋洋得意,人家都投入换另外战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