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张治中因为家中实在困难,让儿子去傅作义家借钱周转,周总理得知后,先是安排慰问,紧接着又从中央给他拨款了6000元。 有个叫张治中的国民党将领在关键时刻提了个好建议,说国号里得带"共和"俩字,国旗用五星红旗最合适。 这主意报到中央讨论之后真被采纳了,后来咱们国家就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就是那面红底黄星旗。 张治中跟共产党的交情得从二十年代说起。 1924年孙中山搞新三民主义,提出要和共产党合作办学,黄埔军校里不少学生后来都成了共产党骨干。 当时周恩来在军校当政治部主任,张治中当的是教育长,俩人见面就投缘。 周主任给学生上课时,张教育长经常搬个板凳坐在后排听讲,越听越觉得共产主义有道理。 不过张治中心里总有个疙瘩,有天他私下跟周恩来说:"我这身份不上不下的,要是哪天两党翻脸了,我该往哪边站?" 其实他早就有心加入共产党,可那时候国共合作有规矩,国民党当官的不能跨党,这事就这么耽搁下来。 1927年老蒋在上海搞清党,张治中急得满世界打听周恩来下落。 听说周主任安全撤出上海,他才摸着心口松了口气,转头继续忙活自己那摊子事。 抗战快结束那会儿,国共关系越来越僵,张治中三天两头往老蒋办公室跑,劝他别跟共产党闹太僵。 可老蒋哪听得进去,回回都把他训得灰头土脸。 1949年4月国共和谈彻底谈崩,张治中作为国民党代表留在北平进退两难。 他本来想回南京复命,周恩来亲自上门劝他:"愚忠要不得,留下来建设新中国多好。" 为了让张治中安心,周总理还派人把他家眷从南京接来北平。 后来毛主席也发话了,说张治中是共产党的朋友,大家伙都别拿他当外人。 要说张治中这人当官是真清廉,家里穷得叮当响。 1949年他家实在揭不开锅,儿子只能硬着头皮去找傅作义借钱。 周总理听说这事,立马派人带着慰问品上门,还特批了6000元中央补助款。 这可不是临时起意,早年间周恩来两口子在广州结婚,穷得连酒席都摆不起,就是张治中自掏腰包给张罗的婚礼。 后来张治中腿脚不利索,周总理专门从苏联请来专家给他看病。 等张治中去世了,周总理还隔三差五往张家跑,又是送钱又是送东西,生怕他家日子过不下去。 要说这两人交情,真应了那句老话——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时间来到2023年清明节,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来了位特殊访客。 张治中的孙子张皓霆捧着鲜花站在爷爷墓前,墓碑前还摆着新出版的《周恩来与爱国民主人士》丛书。 这本书里专门用了一章讲张治中和周恩来的往事,作者采访了二十多位历史亲历者,把当年那些借钱看病的细节都挖出来了。 张皓霆接受《光明日报》采访时说,家里现在还留着周总理送的搪瓷茶杯,底子都锈穿了也舍不得扔。 2024年黄埔军校建校百年纪念活动上,张治中的抗战日记手稿首次在台湾省台北市公开展出。 他孙女张素梅在社交平台发了条动态:"爷爷要是知道两岸同胞都在看他的日记,该多高兴啊!" 配图是日记里描写和周恩来初识的段落,底下评论都在感慨"老辈人的情谊比金子还珍贵"。 信息来源: 1.《光明日报》2023年4月5日刊《清明追思:周恩来与民主人士的后代对话》 2. 人民网2024年5月《黄埔军校百年特展在台北开幕》 3. 新浪微博用户@张素梅2024年5月20日发文
1949年,张治中因为家中实在困难,让儿子去傅作义家借钱周转,周总理得知后,先是
文栋说明星
2025-05-26 13:33:16
0
阅读: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