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关税打压之时,中国又出现了位厉害人物。他就是2017年被清华校长亲自上门拜访,如今被人民日报“点名”的95后科学家庞众望,他的一句话戳了大家心窝,“如果不能够肩负起责任,就会将更大的问题和困难留给下一代人。” 在美国对中国科技产业持续加码关税打压的背景下,一位95后科学家的名字再次成为焦点,他就是庞众望。 这位2017年以744分高考成绩震撼全国的寒门学子,如今已成长为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的博士生,更因人民日报的专题报道引发广泛讨论。 他的一句“如果不能够肩负起责任,就会将更大的问题和困难留给下一代人”不仅道出了当代青年的担当,更在科技自立自强的时代背景下显得尤为振聋发聩。 2017年夏天清华大学校长邱勇亲自前往河北沧州的一个偏远村庄,他此行的目的,是给一位名叫庞众望的高考学子送去录取通知书。 当校长推开那扇斑驳的木门时,眼前的景象让他瞬间红了眼眶,只见墙面乌黑开裂的土坯房内,除了一张堆满杂物的床和满墙的奖状外,除此之外几乎一无所有。 这个家的男主人患有严重的精神分裂症,发病时会无意识地撕碎儿子的课本,女主人因先天性脊柱裂导致下肢瘫痪,常年与轮椅为伴,而站在校长面前的庞众望,却带着超出年龄的沉稳与阳光,仿佛这破败的环境与他无关。 “太不容易了!”校长只说了这四个字,却道出了在场所有人的心声。这个家庭的故事,远比人们想象的更加艰难。 1999年出生的庞众望,名字就寄托着全家人的期望,母亲庞志芹虽没上过学,却坚持给他取了这个寓意深远的名字。 然而命运似乎对这个孩子格外残酷,6岁时他被诊断出先天性心脏病,手术费用高达4万元,对这个靠低保和乡亲接济度日的家庭无异于天文数字。 “那时候我妈坐着轮椅,挨家挨户敲门借钱。”庞众望后来回忆道,“有些人家我们根本不熟,但她为了我,什么都愿意做。” 最终在乡亲们的帮助下,手术顺利完成,但家庭也因此背负沉重债务。 从那时起刚上小学的庞众望就开始跟着外公捡废品,他常常在放学后跑到工厂附近收集碎铁片,锋利的边缘经常割破他的手指,但他从不喊疼。 “有一次我天黑才回家,把卖废品的十几块钱交给妈妈时,她笑着转过身去擦眼泪。”这段经历让庞众望比同龄人更早懂得了生活的重量。 初中时母亲因严重贫血住院,庞众望白天上学,晚上照顾母亲,甚至去菜市场捡烂菜叶回家做饭。 即便如此他的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家里唯一的“装饰”就是满墙的奖状,那是母亲最大的骄傲。 高中离家50多公里,庞众望每月只能回家一次,担心母亲寂寞,他在开学前写了30封信,让外公每天给母亲读一封。 “信里有笑话,有学校见闻,还有我'教训'她别太省吃俭用。”这个细节展现了庞众望细腻的一面。 2017年高考庞众望以684分的裸分成绩,加上清华大学“自强计划”60分加分,以总分744分成为沧州市理科状元。 当录取电话打来时,母亲激动得说不出话,而庞众望却异常平静——他知道,这只是人生新阶段的开始。 进入清华后庞众望婉拒了所有社会捐助,通过勤工俭学和奖学金自给自足,他选择的精密仪器专业,正是中国被西方“卡脖子”的关键领域。 “泡实验室到凌晨是常事,食堂阿姨都调侃见不到他人影。”同学这样描述他的学习状态。 这种专注很快结出硕果,他不仅连续获得学习进步奖,还发表了多篇SCI论文,获得直接攻读博士的资格。 在学术论坛上,身着西装的庞众望侃侃而谈:“我们这代人的使命就是科研报国。”这句话后来被人民日报引用,成为青年学子的座右铭。 庞众望的感情生活同样引人注目,他与高中同学“小雨”相恋多年,两人社交账号名“小雨的伞”暗含深意。 当被问及“如果没考上清华还会在一起吗”,女友坚定回答:“他的优秀绝不仅因为清华。”这段纯粹的感情成为网络佳话。 然而2020年母亲因长期营养不良引发器官衰竭去世,成为庞众望最大的遗憾,“她没能看到我穿上学士服的样子。”这个在公开场合总是微笑的年轻人,谈及母亲时总会眼眶泛红。 庞众望的故事之所以打动人心,不仅因为他的逆袭经历,更因他展现出的精神内核,不抱怨出身不畏惧困难,用行动诠释责任。在全球化遭遇逆流的今天,这种脚踏实地的奋斗精神,或许比任何豪言壮语都更有力量。 从捡废品的寒门学子到科研报国的青年科学家,庞众望用自己的人生证明:真正的强者,不是没有眼泪,而是含着眼泪依然奔跑,不是没有困境,而是在困境中依然看得见星光。 当美国试图通过关税打压中国科技发展时,正是这样一群默默耕耘的年轻人,正在用实实在在的科研成果,书写着中国科技自立自强的新篇章
为什么中国对美国开始强硬了起来,原来中国正在让美国成为下一个苏联!说白了,中
【8评论】【1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