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副总统万斯表示:美国一统天下的时代已经结束!5月24日,根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美国副总统万斯表示,冷战后,美国在空中、海洋、太空和网络空间等共享资源上几乎拥有不可分割的主导权,但美国主导权不受挑战的时代已经结束。
这逻辑听起来就像输了比赛的选手指着对手说 “都是他们太强”,却绝口不提自己腿肚子抽筋的事实。
万斯的 “威胁论” 背后,藏着美国霸权逻辑的深层焦虑。冷战结束后,美国凭借军事、科技和金融优势,构建了一套 “美国优先” 的国际秩序。
但这套秩序本质上是强权政治的现代变种 —— 用航母编队维护贸易航线,用美元霸权收割全球财富,用 “基于规则的秩序” 包装单边主义。
就像历史上所有帝国一样,美国的主导权建立在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的零和博弈之上,却忽视了一个基本事实:21 世纪的世界早已不是 19 世纪的殖民地战场。
当万斯把中俄崛起视为 “威胁” 时,他似乎忘记了一个更重要的问题:美国的主导权究竟给世界带来了什么?
看看近年来的国际乱象吧:阿富汗撤军的仓皇、乌克兰危机的胶着、巴以冲突的偏袒,还有那没完没了的贸易战和科技封锁。
美国的 “领导” 越来越像一场昂贵而危险的马戏表演 —— 用军事同盟维系脆弱的权威,用意识形态对抗转移国内矛盾,却在气候变化、经济复苏等全球性议题上毫无建树。
这种 “破坏性主导权”,连美国的盟友都开始摇头。去年欧盟顶住压力与中国签署投资协定,今年沙特在中国斡旋下与伊朗和解,这些都是国际社会用脚投票的无声抗议。
更讽刺的是,美国自己正在亲手埋葬自己的主导权。达利欧的 “国家兴衰周期论” 早已指出,当一个国家进入财政恶化阶段,其霸权根基就会松动。
2025 年的美国,国债突破 40 万亿美元,贫富差距达到 1929 年大萧条以来最高水平,而军工复合体仍在游说国会增加军费。这种 “拆东墙补西墙” 的玩法,最终只会让美国陷入更深的战略困境。
正如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所言,美国在太空领域的军事化扩张,本质上是用冷战思维制造对抗,结果只会加速自身影响力的流失。
当然,中国从未想过取代美国的位置。我们推动 “一带一路” 倡议,不是为了建立新的势力范围,而是让沿线国家共享发展红利;我们倡导全球发展倡议,不是为了输出意识形态,而是希望缩小南北差距。这种 “和而不同” 的理念,与美国的霸权逻辑形成鲜明对比。
正如阿联酋《国民报》所言,真正的国际秩序应该建立在合作共赢之上,而不是某国的 “家法帮规”。
万斯的声明,与其说是承认现实,不如说是对历史规律的无奈叹息。从罗马帝国到大英帝国,没有任何霸权能永远维持 “不受挑战的主导权”。
你们觉得美国的 “领导地位” 还能维持多久?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