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9年,鲁迅对原配朱安说:“日本有一种小吃很好吃。”话音未落,朱安忙说:“是,大先生,我也吃过。”鲁迅皱眉看了几眼朱安,转身走开,从此一生都不和朱安说话。 1906年夏天,浙江绍兴的周家大宅里笼罩着紧张气氛。 二十八岁的周树人接到母亲病危的家书匆忙返乡,推开家门却看见老太太端坐在堂屋中央。 桌上摆着大红婚书,母亲用决绝语气告诉儿子必须迎娶朱家姑娘。 这位日后以"鲁迅"为笔名的青年握紧拳头又松开,最终在家族压力下点了头。 婚礼当天鞭炮声震天响,新娘子朱安顶着红盖头坐在雕花木床上。 新郎官掀开盖头时,目光扫过新娘刻意用棉花垫高的绣花鞋,那双被缠足摧残的小脚藏在裙底,就像旧时代妇女的宿命藏在华丽嫁衣里。 新郎转身要走,新娘突然跪地拽住他衣角,额头重重磕在青砖地上。 这场婚姻从开始就带着封建礼教的枷锁,一个追求新思想的青年与裹小脚的旧式女子被硬生生绑在了一起。 新婚当夜烛影摇晃,周树人对妻子说出打算写休书放她自由。 朱安吓得浑身发抖,眼泪扑簌簌落在绣着鸳鸯的枕巾上。 她从小被教导女子要从一而终,哪里听得懂什么自由恋爱。 第二天天没亮,新郎就收拾书箱返回日本继续学业,留下新媳妇伺候婆婆。 这年冬天东京下雪时,周树人开始用"鲁迅"这个笔名在杂志上发表文章。 三年后鲁迅回国任教,不得不把母亲和朱安接到北京。 西直门内八道湾胡同的宅院里,朱安守着婆婆住在东厢房,鲁迅独自住在西屋。 每月初五账房先生都会准时送来三十块银元,那是朱安和老太太的生活费。 有次鲁迅在院子里修剪月季,看见朱安端着铜盆往母亲屋里送洗脚水,三寸金莲在青石板上走得颤颤巍巍。 他忽然想起东京街头的女学生穿着皮鞋健步如飞,手里的剪刀差点剪到花枝。 某个秋日下午,鲁迅带朱安去前门大街买布料。 路过卖驴打滚的小摊,他想起留学时常吃的日本羊羹,随口问妻子知不知道这种点心。 朱安眼睛发亮连连点头说吃过,其实她连北平城门都没出过。 这个细节像根细针刺破了鲁迅最后那点期待,旧式妇女为了讨好丈夫,连实话都不敢说。 从此他再没和朱安单独说过话,直到1926年遇见许广平。 新文化运动的风吹进北大教室时,鲁迅在讲义里写满反封建的句子。 许广平作为学生坐在第一排,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着先生讲的每个字。 他们从师生变成知己,最后成为伴侣。 当许广平抱着襁褓中的周海婴搬进上海大陆新村9号时,远在北京的朱安正在给婆婆熬中药。 炉子上的砂锅咕嘟作响,她盯着跳动的火苗发呆,始终想不明白自己哪里做得不好。 鲁迅去世后,朱安守着婆婆直到送终。 晚年住在宫门口三条二十一号的老宅里,靠许广平按月寄的生活费度日。 有记者问她为什么不改嫁,老太太摸着磨光的铜门环说:"周家对我有恩。" 1947年冬天,六十九岁的朱安在冷清小院离世,身边只有个老女佣。 临终前她盯着墙上泛黄的结婚照,照片里穿长衫的年轻人目光锐利如刀。 信息来源: 《鲁迅年谱》《与鲁迅相遇》《鲁迅晚年》
1909年,鲁迅对原配朱安说:“日本有一种小吃很好吃。”话音未落,朱安忙说:“是
提莫说热点
2025-05-24 13:44:31
0
阅读: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