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慈禧问周莹:“你有丈夫吗?” 周莹回答:“民女已经守寡14年了。” 慈禧叹息说:“你守寡之期不及我久,我已守寡三十九年。” 泾阳安吴堡内,周莹坐在梳妆台前,镜子中,素色衣袍下的身形比往年更显单薄 , 为赈济灾民,她已三个月未曾添置新衣。 案头那把乌木算盘突然发出细微声响,算珠轻轻晃动,恍惚间,周莹又看见亡夫吴聘握着她的手,耐心地教她拨弄 “一去九进一” 的模样。 丫鬟春桃跌跌撞撞地闯了进来,说:“少奶奶,大事不好!三原县的盐商们带着人堵在二门外,吵着要见你。他们说,若不答应提价,就联名断了咱们的货源。” 原来,在半月前,周莹为了筹措赈灾粮不得不把盐号三成股份抵押给了票号,如今这局面,无疑是雪上加霜。 周莹起身整理了一下衣袍,说:“这些人,倒会挑时候。走,去会会他们。” 刚到二门,嘈杂的叫骂声便传入耳中。 “寡妇家懂什么生意经!” “就是,把行情都搅乱了!” 周莹跨过门槛,目光扫过众人,声音沉稳:“各位这是何意?往日里合作得好好的,为何突然要断我货源?” 为首的盐商冷笑一声:“周寡妇,别揣着明白装糊涂。你低价售盐,坏了规矩,让我们怎么做生意?” 周莹挑眉说:“如今关中大旱,百姓连饭都吃不上,我低价售盐,不过是想让大家都能吃上口咸饭,这难道不是做生意该有的本分?” “哼,少拿这些大道理压人!今天你不答应提价,就别怪我们不客气!” 盐商们群情激愤,场面一度失控。 就在这时,一名小厮匆匆跑来说:“少奶奶,外头有个自称汉口商会的人,说有急事求见!” 周莹心中一动,转身对盐商们道:“各位稍安勿躁,此事稍后再议。” 见到那名汉口商会的信使,周莹才得知,原来有人散布谣言,说她勾结洋商走私鸦片,如今汉口的生意也受到了影响。 信使一脸焦急:“周东家,你得赶紧想办法辟谣啊,再这样下去,咱们在汉口的商号都得关门!” 周莹眉头紧皱,心中已然明了,这定是那些盐商为了逼她就范使出的阴招。她沉思片刻,对信使说:“你先回去,告诉大伙,我周莹行得正坐得端,定会还大家一个清白。” 不久后,在得知慈禧逃至西安后,周莹一咬牙,筹措了十万两白银,并进献了泾阳特产茯砖茶。 西安临时行宫内,慈禧问李莲英:“十万两?泾阳安吴堡周莹?钱虽不算多,倒也是雪中送炭。让她来见我。” 在慈禧见到周莹后,第一句话就是:“你的丈夫何在?” 周莹说:“太后,民女守寡已有十四载。” 慈禧闻言,喃喃低语:“你守寡之期不及我久,我已守寡三十九年。” 同作为寡妇,让慈禧对周莹多了几分亲近之感,聊了几句后,说:“赐座,说说,你为何愿捐十万两?” 周莹说:“民女幼时流离失所,蒙吴家收留。如今太后为江山社稷日夜操劳,民女不过是尽些绵薄之力,以报吴家恩情,也是为天下百姓尽一份心。” 这番话显然说到慈禧心坎里,她忽然叹道:“你守寡十四载,可曾怨过?” 周莹想起吴聘临终前枯槁的手,想起独守空房的无数个寒夜,眼眶微热:“怨过。可若当初躲了,吴家上下百口人,还有这满城百姓又该何去何从?太后守江山三十六载,其中艰辛,又岂是常人所能体会?民女这点苦,又算得了什么?” 慈禧听后大为感动,亲手扶起周莹,眼中难得露出几分慈爱,说:“从今日起,你便是我的干女儿。” 当李莲英捧着慈禧亲笔写下的 “护国夫人” 匾额上前时,周莹听见光绪轻声说了句 “巾帼不让须眉”。 然而,这份荣光不过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三年后的一个暴雨夜,周莹的养子吴怀先浑身湿透地撞开书房门,将账本狠狠摔在桌上,对周莹说:“你把钱都拿去修桥铺路!如今盐号沉船,亏空三十万两,拿什么堵窟窿?你知不知道,那些债主已经找上门了。” 周莹望着这个她从小抱在膝头教算账的孩子,如今眉眼间满是陌生的戾气,心中一阵刺痛:“怀先,你可知那座桥救了多少渡河的百姓?那年洪水,若不是那座桥,不知要有多少人葬身河底。” 吴怀先怒目圆睁,一把扯下脖颈的玉佩狠狠摔在地上,说:“你不过是个外姓人!我才是吴家血脉。这些年,你处处压制我,现在商号出了事,就全怪我?” 周莹想起十年前,她在宗族祠堂为他争取继承权时,那些叔伯们也是这般说,心中一阵悲凉。 周莹颤抖着取出地契:“拿去吧。但记住,做生意如做人,若没了诚信,即便有万贯家财,也迟早要败光。” 吴怀先夺过契约,恶狠狠地瞪了周莹一眼,甩门而去。 周莹瘫坐在椅子上,窗外的雨越下越大,冲刷着廊下 “诚信赢天下” 的匾额,墨迹在雨水中渐渐晕染,她感到一阵无力,仿佛这些年的努力,都在这场暴雨中化为泡影。 此后的日子里,周莹的身体每况愈下。 1908年,周莹在病榻上听见春桃说,吴怀先为了填补亏空,开始走私鸦片。 周莹颤抖着拿起笔,想要写信劝阻,却已是力不从心,最终,只写下一行小字:“经商如做人,莫负良心。” 墨迹未干,周莹便溘然长逝。
晚清时期,婉容把太监孙耀庭叫进闺房,命令他伺候自己冲澡。谁知,当她解开衣衫,孙耀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