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金庸回到阔别十年的老家海宁袁花镇,见到了父亲新娶的妻子,也就是他的继母。可是,金庸看到她十分尴尬,而继母看了他好一会儿,突然伸出双臂紧紧抱住他,失声痛哭。 1946 年的春天,金庸刚刚结束了在外地的求学生涯,阔别十年后,终于回到了故乡。 十年的时光,足以改变许多事情。金庸离开时,还是个青涩的少年,心中满是对外面世界的憧憬。如今归来,他经历了战火纷飞,见识了世间百态,早已不是当初那个懵懂的孩子。 而当他踏入家门,即将面对的,是一个更加让他意想不到的局面。 金庸的脑海中,突然浮现出小时候的画面。那时的他,家境优渥,是家中备受宠爱的少爷。在查家大宅里,有一个小小的身影总是陪伴在他左右,那便是月云。 月云比金庸小一些,十一岁时被押到查家,起初是伺候金庸的祖母。刚到查家时,月云又黄又瘦,模样并不好看,可几年过去,女大十八变,她渐渐出落得水灵灵的。而且月云生性温和诚实,很快就与童年的金庸亲近起来。 小时候的金庸,对月云有着一种特殊的依赖。夏日的午后,蝉鸣阵阵,他们会一起在院子里追逐着蝴蝶,金庸笑声爽朗,月云则跟在后面,脸上带着羞涩的笑容。 有时,月云会带着金庸去湖边看白鹅,那些白鹅在碧绿的湖水上悠然自得地游着,它们的白色羽毛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 金庸兴奋地指着白鹅,对月云说:“月云,你看这些鹅多漂亮,要是能捉一只回家养就好了。” 月云则笑着摇头:“少爷,鹅可不好捉,而且它们在湖里才开心呢。” 雨天的时候,月云会背着金庸去学堂念书。乡间的小路泥泞不堪,月云小小的身子背着金庸,一步一步艰难地走着,却从没有喊过一声累。 到了学堂,金庸从月云背上下来,看着她满是泥泞的鞋子和裤脚,心中有些过意不去,说道:“月云,辛苦你了。” 月云只是微笑着说:“不辛苦,少爷能好好念书,月云就高兴。”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金庸渐渐长大,到了外出求学的年纪。他离开了家乡,去追寻自己的梦想。这一去,便是十年。但他却很少有机会再回到家乡,与家人和月云的联系也越来越少。 在金庸外出求学的日子里,家中也发生了许多变故。金庸的母亲徐禄,那个温婉善良的女子,因病去世。这对金庸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而父亲查枢卿,在妻子去世三年后,选择了续弦。当金庸听说父亲新娶的妻子时,心中只是有些好奇,却万万没有想到,这个继母,竟然就是他童年时亲密无间的玩伴月云。 当金庸踏入家门,看到继母的那一刻,时间仿佛凝固了。他的脚步瞬间停住,整个人呆立在原地,脸上满是不可置信的神情。 而继母顾秀英(月云),在看到金庸的瞬间,先是一愣,随即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有惊喜,有激动,更有多年未见的思念。她的嘴唇微微颤抖,似乎想说些什么,却又一时语塞。 顾秀英看着眼前的金庸,心中亦是百感交集。她想起了小时候那个调皮可爱的宜官(金庸小名),想起了他们一起度过的点点滴滴。 这么多年过去,金庸已经从一个青涩的少年长成了一个成熟的男人,可在她心中,那个纯真的宜官始终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过了好一会儿,顾秀英突然伸出双臂,快步走到金庸面前,紧紧地抱住了他。她的身体微微颤抖着,随后,便失声痛哭起来。她的哭声中,有对过去时光的怀念,有对多年未见的委屈,更有重逢的喜悦。 金庸被这突如其来的举动弄得有些不知所措,他的身体僵硬地站在那里,双手也不知道该往哪里放。 他听到顾秀英在他耳边哭泣着说:“宜官,你终于回来了,我好想你……” 这熟悉的声音,让金庸心中的防线瞬间崩塌。 他的眼眶也湿润了,抬起手,轻轻地拍了拍顾秀英的后背,说道:“月云,我回来了……” 此时,在他心中,似乎已经暂时放下了继母这个身份,眼前的,只是他童年时最亲密的伙伴。 两人相拥而泣了许久,才渐渐平静下来。顾秀英松开金庸,用手擦了擦脸上的泪水,看着金庸,微笑着说:“回来就好,回来就好。这些年,家里变化可大了……” 金庸点了点头,看着眼前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继母,心中暗暗叹了口气。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他们的关系再也回不去从前了,但那些美好的回忆,将永远留在他的心中。 此后的日子里,金庸努力适应着与继母的新关系。虽然心中难免会有些别扭,但他也能感受到继母对他的关心和爱护。 然而,命运似乎总是喜欢捉弄人。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查家也未能幸免。在时代的浪潮中,查家的家业逐渐衰败,父亲查枢卿也在后来的日子里离世。顾秀英一个人撑起了整个家,她不仅要照顾年幼的孩子,还要面对生活的种种困难。而金庸,为了生计和梦想,再次离开了家乡,前往香港发展。 这一去,金庸与继母之间的联系又变得少了起来。但他始终没有忘记继母的恩情,在他的心中,继母的形象一直都是坚强而伟大的。多年后,金庸在创作小说时,也曾将继母的一些性格特点和经历融入到作品中,那些温柔善良、坚强勇敢的女性角色,或许都有着继母顾秀英的影子。
1946年,金庸回到阔别十年的老家海宁袁花镇,见到了父亲新娶的妻子,也就是他的继
小说红楼
2025-05-24 12:03:4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