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中最受人敬重的不是大清皇帝?其实有个亲王一出面,皇帝还礼让三分! 清朝的皇权至高无上,可有个王爷却让皇帝都得敬三分。这位爷不是别人,正是铁帽子王里排第一的礼亲王。 礼亲王为啥这么牛,还得从他们家老祖宗代善说起。 代善是努尔哈赤的二儿子,打小跟着老爹东征西讨。 那年头女真部落乱得很,代善十六岁就上战场,带着三千人马把乌拉部打得满地找牙。 努尔哈赤一高兴,封他个"古英巴图鲁"的称号,翻译过来就是"钢铁勇士"。 后来建后金国,代善和他三个弟弟成了四大贝勒,地位仅次于老爹。 努尔哈赤咽气那会儿,皇位该传给谁成了大问题。代善本来最有资格接班,可他愣是把汗位让给了弟弟皇太极。 这事儿搁现在看简直傻,可代善心里跟明镜似的,当时后金四面受敌,要是哥几个为了争位打起来,老爹辛苦打下的江山就得完蛋。 皇太极确实有本事,带着八旗兵打进山海关,这才有了大清朝。 可等到皇太极突然蹬腿,朝廷又乱了套。多尔衮和豪格争皇位争得脸红脖子粗,眼瞅着要动刀子。 这时候代善站出来说话:"咱们别争了,让六岁的福临当皇帝,多尔衮和济尔哈朗帮着管事儿。"这话一出,两边都消停了。 谁不知道代善手里握着两红旗,他要是不点头,这皇位谁也别想坐稳。 最绝的是代善大义灭亲这事儿,他亲儿子硕托和孙子阿达礼背地里撺掇多尔衮自立为帝,代善知道后二话不说,亲手把儿孙送上了断头台。 这事儿搁现在人看来简直不可思议,可那会儿代善想的是大清江山不能乱。 顺治皇帝后来提起这事儿,眼泪汪汪地说:"礼亲王真是咱大清的顶梁柱。" 康熙爷对代善家后人那叫一个照顾,晚年立遗嘱专门交代雍正:"礼亲王家的子孙,你们可得给我护好了。"这话可不是随便说的。 当时八旗里有五个旗的旗主都是代善的后人,雍正要是得罪了他们,皇位都坐不安稳。 代善的孙子杰书更是个狠角色,带着兵把三藩之乱给平了,回京时康熙亲自到卢沟桥迎接,那排场比接外国使臣还气派。 礼亲王府在北京城可是数一数二的气派,西黄城根那宅子占地六十多亩,五进大院带花园,门口俩石狮子比人还高。 清朝倒台那会儿,最后一代礼亲王诚厚还住在里头。要是现在去门头村,还能找到代善的坟,不过早年被盗过好几回,就剩下个土包了。 礼亲王为啥这么受待见,关键在代善给子孙攒下的人情。他两次让位保住了大清江山,子孙又各个争气。 乾隆爷特意下旨,礼亲王爵位世袭罔替,犯了错也只换人不降爵。 别的王爷犯错要掉脑袋,礼亲王家顶多是换个人继承爵位。这待遇满大清独一份,难怪皇帝都得让三分。 不过礼亲王家也不是没栽过跟头,嘉庆年间有个礼亲王昭裢,仗着祖宗功劳欺负大臣,结果被夺了爵关进宗人府。 可没过两年,皇帝又找个代善的后人把爵位续上了。 这就叫"铁打的爵位,流水的人",甭管犯多大错,礼亲王的招牌倒不了。 如今北京城里还流传着礼亲王的传说,老辈人喝茶聊天常说:"当年要是没有代善爷,哪来的大清三百年?" 这话虽然夸张,可也说明礼亲王在老百姓心里的分量。 说到底,代善爷那份胸襟和眼光,确实配得上"清代第一王"的名号。 信息来源: 《清实录》《钦定八旗通志》
清朝中最受人敬重的不是大清皇帝?其实有个亲王一出面,皇帝还礼让三分! 清朝的皇权
历史新潮观察
2025-05-24 11:57:07
0
阅读: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