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2年,朱温召儿媳王氏侍寝,王氏在朱温耳边轻声道:“家公你要注意你儿子怕有谋变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呀 2025-05-23 08:52:39

912年,朱温召儿媳王氏侍寝,王氏在朱温耳边轻声道:“家公你要注意你儿子怕有谋变。”朱温哈哈大笑:“放心,他才不敢!”没想到,很快朱友珪带兵500闯入寝宫,朱温大怒:“逆子!”

朱温出生在唐末砀山县的穷教书匠家里,排行老三。

那时候读书人日子不好过,父亲死得早,娘带着他们兄弟几个到萧县刘财主家当佣工。

这小子从小就不安分,成天偷鸡摸狗,乡里乡亲见着他就躲着走。可谁也没想到这个混小子日后能搅动天下风云。

黄巢起义闹得凶的时候,朱家两兄弟跟着造反军走了。二哥朱存死在岭南战场,朱温倒凭着不要命的劲头混成了小头目。

这人确实有两下子,带着队伍在陕西一带横冲直撞,把唐朝正规军打得找不着北。

长安城破那年,黄巢派他守着东渭桥,这小子转头就把夏州节度使给招降了,在起义军里混得风生水起。

可朱温这人天生反骨,眼看黄巢要垮台,眼珠子一转就带着同州地盘投了唐朝。

唐僖宗也是病急乱投医,不光给他封官赐名"全忠",还把汴州这块好地方赏给他当大本营。

这招棋可走岔了道,汴州四通八达的位置让朱温成了中原的土皇帝,今天打秦宗权,明天收拾朱瑄兄弟,没几年功夫就把河南山东的地盘全攥手里了。

朱温打仗有两手绝活:一是会收买人心,霍存、葛从周这些猛将原先都是死对头的手下;二是专挑软柿子捏,趁着李克用跟河北军阀较劲的功夫,自己闷声发大财。

但他最大的运气还是摊上个贤内助,原配张夫人活着的时候,硬是能把暴脾气的朱温治得服服帖帖。

史书里记着件事,有回朱温要屠城泄愤,张夫人半夜拦着不让出兵,愣是劝得他收刀回营。

好日子没过几年,张夫人一死,朱温就像脱缰的野马。当上梁王还不满足,非要把皇帝攥手里才踏实。

904年派人弄死唐昭宗,转头又杀了九个皇子,连襁褓里的娃娃都不放过。

等到把唐朝最后个小皇帝踢下台,汴州城里挂起梁字大旗,中原正式改朝换代。

当上皇帝后的朱温像是换了个人,早年打仗的狠劲全用在享乐上。

后宫塞满抢来的美女不说,连儿媳妇都不放过。

养子朱友文的媳妇王氏长得标致,被他召进宫侍寝,连传国玉玺都许给了朱友文。

这事让亲儿子朱友珪气得牙痒痒,老子打下的江山要传给外人,搁谁都得急眼。

912年夏天,洛阳城里热得邪乎。朱温躺在椒兰殿病榻上,还不知道自己大限将至。

那天夜里,朱友珪带着五百亲兵杀进宫来。侍卫早被买通了,寝宫里就剩个光杆皇帝。

老头子瞪着眼骂:"你敢弑父?"话音没落,刀尖就捅进了肚子。

朱温这辈子也算报应,年轻时背主求荣,老了被亲儿子宰了,龙椅还没坐热乎就见了阎王。

朱友珪杀完老爹没消停,转头就把兄弟朱友文宰了,自己坐上龙椅。

可他这个皇帝当得比老爹还糟心,没半年就被弟弟朱友贞掀下台。

后梁这摊子越折腾越烂,最后让李存勖带着沙陀兵给灭了。

朱家爷几个折腾二十来年,给后人留下个"最烂开国皇帝"的名声,倒是应了那句老话,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但朱温这辈子干的实事,倒也不是没有。刚建国那会儿搞过灭蝗救灾,还下诏不许地方官乱收税。

汴州城在他手里扩建得气派,运河修得四通八达,商贾往来比唐朝还热闹。

可这些好事架不住他晚年胡来,好政策没坚持几年,全败在酒色财气上。

史官们提起他都摇头,说要是张夫人多活十年,后梁指不定能多撑两代人。

0 阅读:401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呀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呀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