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25%美国人愿与中国开战,可愿与俄开战的却只有5% 刚看到这组数字,难免让人觉得咋舌,有点惊掉下巴的味道。美国人对中国的戒心居然比对老俄还高不少。 这份调查是去年某战略智库做的,有上千人在线上回答过各种问题。结果显示整整四分之一的人对和中国爆发冲突无所谓,只有区区5%的人愿意跟俄罗斯掰腕子。 另外有13%的人胆子更大,直接说两边一起上也不怕。这种数据乍看吓人,真要落到具体行为,也未必能像标题那样直接上战场。 瞅瞅美国和俄罗斯的“梁子”,那可是冷战老黄历里的经典对抗。核弹对峙之后苏联垮了,俄罗斯这条“熊”体力差了不少,给人感觉威胁没那么大了。 中国这头情况就完全不同,一步步从制造大国变成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早就坐稳排头兵。美国人看着这条“东方巨龙”蹿起来,心里免不了七上八下。 经济领域的角力更是眼见得明摆着,制造业工厂往外跑让不少美国蓝领慨叹日子拮据。贸易逆差、技术封锁、制裁打来打去的,每回都把老百姓怼得焦头烂额。 美国媒体对中国的报道也毫不客气,总爱挂些“威胁论”、“间谍论”这样的标签。老百姓看着新闻画面里不断出现的“中国威胁”,心里难免站偏队。 俄国人虽然冷峻,但毕竟属于西方文化圈,语言文化有点相通,看个动作片还能大致认个脸。对比中国那套“天朝文化”,对方想法折腾出来的招数让人摸不着头脑。 美国政客也喜欢翻出“中国牌”来博取选票,什么贸易战、技术封锁、芯片限制,一个不落。平日里讲得虎狼演说往往让民众把气撒在中国身上。 特朗普当政期间,动辄给中国扣关税帽子,搞得商贸往来像游击队似的左右开火。美国人心里能不有疙瘩,觉得哪天被加税砍工资都是轻事。 蓝领工厂关门、超市里家电贵了,普通老百姓才切身感到国际关系不是悬在天上的风筝结。遇到日常困难,一抬头就想到外部“敌人”,情绪上容易转为敌意。 俄罗斯这边没那么深度融入全球供应链,卖石油卖天然气是主业,对普通美国人生活影响微乎其微。毕竟美国人每天加油的价钱高低跟俄罗斯关系不大,敏感度就低了。 前些年好莱坞剧里多少次把俄国特工当背景板,大家都被看烂了招数,形象早就熟悉。越熟悉的对象反而没那么唬人,陌生的反倒更让人挠头。 谈到中国,老百姓了解的可能限于路人采访和社交平台转发,往往是截章取义的段子。站在美国街头,有人挂着“中国制造”的标牌就容易被扣上“抢饭碗”的帽子。 经济、文化、政治多重因素叠加,让不少人把中国看成头号威胁。厌恶不一定会直接演化成打仗意向,可有了心结以后就很容易被裹挟到民族对抗的框架里。 从理性层面讲,爆发军事冲突对哪边都没好处,影响深远还不止干经济这么简单。但在情绪和舆论场的裹挟下,数据就成了政客和媒体的弹药库。 蛮横地压制一个快速发展的国家,能不能拿下?那是不确定的,反而更容易把冲突升级,民调数据也提醒大家,敌对情绪有时比实力更危险。 摆在我们眼前的,不只是这25%和5%的数字差异,还有深藏其中的焦虑和陌生感。换个角度看,要化解对立,正面沟通才是正路,误读和偏见只会火上浇油。 让普通人了解更多对方的真实面貌,游学交流、文化互访、经贸合作都能起到润滑剂的作用。别老把对方当成陌路人,心门一开,也许“战争”这个话题就踢不动了。 大国博弈的背后,实际上是民众的心理战,没有赢家的战场。只有当我们摆正心态,少一些恐惧和偏执,多一些相互理解,才能避免被极端声音左右。
有25%美国人愿与中国开战,可愿与俄开战的却只有5% 刚看到这组数字,难免让人觉
环球视窗者
2025-05-23 00:47:30
0
阅读: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