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创始人周鸿祎大学时痴迷计算机,无意间竟进入学校系统,导致全校系统立即锁死,谁知学校非但没怪罪,反而宽容处理。 2005年9月的一个下午,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里人头攒动。360安全卫士即将正式发布,台上的周鸿祎正在向台下的记者和嘉宾介绍这款将要改变中国网络安全格局的软件。突然有记者问起他为什么会选择做网络安全这个方向,周鸿祎停顿了几秒,脸上浮现出一丝特别的笑容:"说起来,这还得从我大学时代的一次'意外'说起。" 在1991年的秋天,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系迎来了一批新生。其中有个来自四川的瘦高个男孩格外引人注目,不是因为他长得帅,而是因为他总是抱着厚厚的计算机书籍,走路时都在翻看。这个男孩就是周鸿祎。 那时候的计算机还是个稀罕物,一台386电脑就能让整个宿舍的人围观半天。可周鸿祎不一样,他早在中学时期就开始捣鼓编程和网络技术了。室友们后来回忆说,这家伙简直就是个技术狂人,经常为了搞明白一个程序的运行原理,能在机房待上一整夜。 "老周,又熬夜写代码啊?"同宿舍的李明经常看到周鸿祎清晨才从机房回来,黑眼圈像熊猫似的。 "没办法,昨天突然想到一个算法,不试出来睡不着。"周鸿祎总是这样回答。 那个年代的大学计算机教育还比较传统,主要是学习FORTRAN、COBOL这些编程语言。但周鸿祎的兴趣远不止于此,他开始自学当时最前沿的网络技术,钻研各种系统架构。很快,整个系里的同学都知道有这么个技术高手,大家有什么电脑问题都爱找他帮忙。 有一次,一个高年级的师兄拿着坏掉的软盘来找他:"老周,这里面有我的毕业论文,能不能想办法恢复一下?"周鸿祎接过软盘,用了一个晚上就把数据完全恢复了。师兄激动得差点哭出来,从那以后,"黑客少年"这个称号就在校园里传开了。 不过,周鸿祎的"黑客"技能可不是用来搞破坏的。他更像是个技术探索者,对一切未知的系统都充满了好奇。学校的网络系统、图书馆的管理系统、甚至食堂的刷卡系统,他都想搞明白是怎么运作的。 周鸿祎来自四川一个很普通的家庭,父母都是工薪阶层,没有什么特别的背景。但就是这个普通家庭的孩子,凭着对计算机技术的痴迷和天赋,在大学里闯出了自己的名堂。他经常说,技术这东西不看出身,只看你有没有那份钻劲儿。 多年后,当周鸿祎站在各种网络安全论坛上,向听众们宣讲"网络安全人人有责"的理念时,总有人好奇地问他,为什么会如此重视网络安全教育和公益活动。每当这时,他总会想起大学时代那个改变了他人生轨迹的深夜。 那是一个1993年冬天的晚上,机房里只剩下周鸿祎一个人。他正在研究学校网络系统的架构,想要搞明白整个校园网是如何搭建起来的。作为一个技术狂人,他对系统的每个细节都充满了好奇。那时候的校园网还很简陋,主要用来连接各个系的电脑和图书馆系统。 周鸿祎一边对照着系统图,一边在键盘上敲击着各种命令。突然,他发现了一个看起来很有趣的端口,出于技术人员的本能,他尝试去访问这个端口。就在他按下回车键的瞬间,整个机房的电脑屏幕都闪了一下,然后全部黑屏了。 "糟了!"周鸿祎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他赶紧尝试重新启动系统,但无论怎么操作,系统都没有反应。更可怕的是,第二天一早,整个学校的老师和学生都发现,校园网完全瘫痪了。图书馆的查询系统用不了,各系之间的网络通信也断了,连校长办公室的电脑都连不上网。 消息很快传到了系里,计算机系的老师们紧急召开会议,技术人员开始排查问题。周鸿祎坐在宿舍里,心情五味杂陈。作为一个从小就被教育要诚实的孩子,他知道自己必须承认这件事。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他主动找到了系主任。 "老师,昨天晚上的网络问题,是我造成的。"周鸿祎站在系主任办公室里,低着头说出了实情。 系主任张教授听完后,并没有像周鸿祎想象的那样大发雷霆。相反,这位资深的教育工作者沉思了片刻,然后问道:"你能告诉我具体是怎么操作的吗?"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周鸿祎详细地向技术人员们解释了自己的操作过程。令他没想到的是,学校的技术团队不仅没有责备他,反而对他的技术能力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原来,周鸿祎无意中触发的那个漏洞,正是系统中一个隐藏很深的安全隐患。 更让周鸿祎感动的是,学校不仅没有处罚他,还邀请他参与到系统修复的工作中来。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他和学校的技术人员一起,不仅修复了被破坏的系统,还对整个网络架构进行了安全加固。 这次经历对周鸿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开始意识到,技术不仅仅是用来炫耀和探索的工具,更重要的是,它应该被用来保护和服务他人。从那以后,他在继续钻研技术的同时,也开始思考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360创始人周鸿祎大学时痴迷计算机,无意间竟进入学校系统,导致全校系统立即锁死,
闻史忆今阁
2025-05-23 00:43:09
0
阅读: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