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张治中让儿子去傅作义家借钱,傅作义随即拿出500银元。后来,周总理得

寻墨阁本人 2025-05-22 15:24:44

1949年,张治中让儿子去傅作义家借钱,傅作义随即拿出500银元。后来,周总理得知后,立马写了一封道歉信,派人送去了6000元。   为什么周总理会写这么一封道歉信呢?   作为国民党高级将领,张治中能够留在北平没去台湾,这其中也有周总理的一份功劳。   1949年4月1日,国共和谈期间,张治中率领国民党的和平谈判团来到北平。最后,国共双方确定了《国内和平协定》。   但当时的南京国民政府直接拒绝了这个协定,还电令让张治中率代表团回南京复命。周总理得知后,立马赶去见了这位老大哥一面。两人交谈间,张治中被周总理的诚意所感动, 决定留下来了。   要说到周总理和张治中的“兄弟”情谊,还得从黄埔军校说起。   1925年,张治中任黄埔军校第三期学生队副总队长。有一次,他对入伍新生训话的时候,看到旁边一位年轻军官认真听着。这个年轻军官,就是当时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周恩来。   两人一见如故,大谈政治教育。后来,两人成为了称兄道弟的挚友。由于张治中年长8岁,周恩来就说:“以后您就是我的老大哥。”   一天,两人参加完会议散步期间,张治中满脸愁容说:“如果以后两党翻脸了,我到底站在谁那边啊?”   周总理询问这位老大哥的立场,张治中表示,希望和平,不愿双方打起来。后来,他还跟周恩来说:“我干脆参加共产党好了,你能不能介绍一下?”   虽说张治中有加入共产党的意愿,但当时两党是有约定的,互相不能吸收对方的高级干部入党,这件事也只能暂时放下了。   之后,两人就走在了不同的道路上,周总理随我党积极投身革命事业,张治中和国民革命军参与北伐,但两人的情谊一直未减。   重庆谈判期间,周总理担心主席的安全,特意邀请张治中来延安。之后,在张治中等人的陪同下,毛主席、周总理等人一起飞往重庆。   一贯主张和平的张治中,对这次的谈判是抱有期待的。在谈判期间,他还非常细心地将自己的住所收拾出来,给毛主席、周总理使用。同时,他还不负周总理所托,严密部署了警卫保护工作,特意调来了宪兵司令张镇,保证毛主席的安全。   谈判后期,周总理的机要秘书李少石在街上遭遇枪杀(后虽调查为偶然),但周总理担心主席在重庆停留过久出现安全问题,特意去找张治中,希望他可以早日护送主席回延安。   张治中也跟总理表示:“我接过来的,自然会安全的将毛先生送回去。”10月11日,在张治中的陪同护送下,毛主席平安回到延安。留在重庆继续谈判工作的周总理,心里的石头也落下了。   然而,谈判过后不久,蒋介石公然对共产党发动战争。在经过了长达4年的解放战争后,1949年4月,张治中等人作为国民党政府代表前往北平,和周总理等人组成的共产党代表团和平谈判。也就发生了开头的那幕。   当时,张治中原本要率代表团回南京复命的。但周总理担心回去后特务对他不利,恳切地说:“我们已经对不起一位姓张的朋友了,不能再对不起你了。”   最后,张治中和代表团的人决定留在北平。几天后,国民政府派来专机接待代表团时,周总理直接指挥机场指挥台回复:“跑道正在修理,暂时无法停机,烦请几天后再来。”   另一边,周总理利用这延缓的几天,赶紧安排上海、南京地下组织,将张治中的家人接到了北平。虽然,一路波折不断,但等家人到达北平后,张治中非常开心,还跟周总理说:“你真会留人。”   从此,张治中和家人一起在北平生活。刚开始还好,后面由于家里人口众多,经济比较困难,也就发生了开头借钱的那件事。   周总理得知这件事后,特意派人送来了一封信,表达了对没能照料好他们一家人的歉意。随后,总理还开会讨论了这个事情,最后派人给他们送了6000元,张治中家里的生活才好了起来。   建国后,张治中积极投身祖国建设工作,为祖国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1969年,张治中在北京病逝,终年79岁。   作为一位中国人,张治中在抗日战争期间,英勇杀敌,打击侵略者。作为国民党人士,他一直负责两党之间的联络,是唯一一位没有同共产党打过仗的国民党将领。   他的一生都在为和平而努力,无愧于“和平将军”的称号。正如好兄弟、好战友周总理评价的:“他很复杂,又很简单;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是一个爱国主义者。”

0 阅读:40
寻墨阁本人

寻墨阁本人

路虽远,行者将至; 事虽难,做则可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