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消息让特朗普“怒气冲天”,美国除了继续对中国让步降低关税,没有其他路可以选!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沃尔玛财报发布之际,其首席财务官雷尼在一场访谈中坦言:“5月开始,美国消费者会看到更加明显的价格上涨”,他指出,当前零售环境极为严峻,“关税成本之高,已逼近零售商能承受的极限”。 尤其对于依赖进口的大型零售商而言,高达30%的平均关税就像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正在一刀一刀削减本已微薄的利润空间。 沃尔玛的处境并非个案。据统计,其三分之一以上的商品来源于海外,其中绝大部分来自中国,在全年490亿美元的对华进口商品中,单是新增的关税负担就接近150亿美元——这个数字几乎等于沃尔玛一整年的净利润。 面对这种局面,雷尼的表态并非危言耸听。美国消费者将在日常用品中切实感受到价格的变化——洗衣机上涨80美元、Xbox游戏机开始提价、玩具巨头美泰也加入涨价行列,连奢侈品牌爱马仕都已调整北美市场定价。零售业似乎成了一张被轻轻一碰就能倒塌的多米诺骨牌。 面对沃尔玛的公开表态,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并未选择沉默,他在社交平台上怒斥沃尔玛“不要拿关税当借口”,声称该公司去年已经获得了数十亿美元的利润,有能力消化上涨的成本,他还威胁称将“密切关注”沃尔玛是否会把价格压力转嫁给消费者。 特朗普的这番言论听起来义正词严,但显然低估了现实的残酷,众所周知,零售行业的利润率本就微乎其微,以沃尔玛为例,常年维持在2%左右,而新增的关税成本则远远高于这一利润空间。若强行“内部消化”,无异于吞下企业命脉。 实际上,不少业内人士早在4月就已预警,沃尔玛CEO麦克米利恩就曾联合塔吉特、家得宝等巨头共同进白宫面见高层,明确指出:继续关税加码将引发货架空置,影响消费者基本生活,而这些警告并未阻止特朗普政府继续推进强硬的贸易战姿态。 如今,连一直标榜“低价帝国”的沃尔玛都难以招架,整个行业的压力可想而知,密歇根大学的消费者信心指数近日已跌至近三年来最低点,超过七成的美国消费者将物价上涨归咎于关税,而非疫情或供应链问题。 令人讽刺的是,这场经济与政治的混战,其根源恰恰来自美国自身,中美之间的“关税大战”已持续多年,尽管今年5月两国签署了《日内瓦联合声明》,将对华平均关税从此前峰值的145%削减至30%,但市场反应依然悲观。 原因很简单——30%对于企业来说依然太高,远远高于世贸组织非最惠国待遇标准的42%,根据协议规划,美国必须在7月和年底分两轮继续削减65%和30%的商品关税,否则将面临大规模零售企业“爆雷”的风险。 可以说,如今的美国政府早已骑虎难下——如果不继续降税,通胀将愈演愈烈;如果降得太多,又担心被选民和鹰派批评“对华软弱”。 但资本市场给出的答案十分明确:中美宣布第一轮降关税当日,道琼斯指数迅速上涨1.2%,中概股集体反弹,美国零售联合会也测算称,“每个美国家庭每年因此节省支出约800美元”,这场原本被特朗普视作“对中强硬”的经济战役,如今却成了反噬本国企业和消费者的负担。 值得注意的是,白宫与大型企业的关系正在悄然发生变化,过去几十年,美国政府与巨头企业之间虽有摩擦,但整体维持“互利共存”的局面,而如今,在特朗普政府高举“美国优先”旗帜,强行推动关税壁垒之下,企业逐渐不再充当政策传声筒,甚至公开唱反调。 沃尔玛的声明以及零售业的集体抗议,只是冰山一角。如果美国政府继续忽视企业呼声,关税政策很可能演变为“内战式的经济内耗”,在全球供应链高度交织的今天,没有哪个国家可以靠“封锁”取得长期胜利,尤其是像美国这样严重依赖进口商品的消费型经济体。 从表面看,这似乎是一场政策与资本的交锋,但真正受苦的,是美国的普通消费者。当食品、服装、家电、玩具等日常商品价格集体上涨,低收入人群首当其冲。 随着6月新一波涨价潮袭来,通胀压力势必将进一步传导至民众情绪,这对于已经进入大选节奏的美国来说,无疑是一次“政治灾难”。 (信息来源:中国经济网《特朗普施压沃尔玛“自行消化”关税成本》2025-05-19)
加征100%关税!特朗普又盯上中国,这次还没出手,就遭当头一棒!就在5月19日
【9评论】【1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