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李登辉上台后撤掉蒋氏父子的陵墓守卫,并且让人大肆破坏蒋介石的雕像,宋美龄得知后愤怒不已,连夜告知蒋家:“该实现蒋氏父子的遗愿了。”
1996年,台湾政坛风云突变,李登辉的一系列举动,矛头直指蒋氏家族,这在岛内引发轩然大波。蒋介石、蒋经国陵墓的守卫被撤,雕像也惨遭破坏。远在美国的宋美龄得知后震怒,急电蒋家后人,一句“该实现蒋氏父子的遗愿了”掷地有声。
李登辉站稳脚跟后,开始推行“本土化”政策,这让本就微妙的与蒋家的关系更加紧张。过去,蒋介石、蒋经国在台湾的统治根深蒂固,留下了难以撼动的政治遗产。但在李登辉看来,这些都成了他改革路上的绊脚石。
撤掉陵墓守卫,无疑是釜底抽薪。陵墓不再受保护,任人评说。紧接着,各地蒋介石雕像也难逃厄运,泼漆、破坏事件频发。面对这股风潮,李登辉政府的态度暧昧,无疑是默许了这种行为。
远在美国的宋美龄,得知消息后怒不可遏。在她心中,蒋介石是丈夫,蒋经国是儿子,他们的陵墓和雕像代表着蒋家的尊严,绝不容许被如此对待。因此,她才会喊出那句分量十足的“该实现蒋氏父子的遗愿了”。
所谓“遗愿”,指的是蒋介石和蒋经国都希望死后能葬回大陆。蒋介石在1975年去世前,就希望能魂归故里,葬在浙江奉化老家。蒋经国在1988年去世前,也表达过同样的心愿。在宋美龄看来,这既是对先人的尊重,也是对“根”的回归。
李登辉为何要如此对待蒋家?当年,他受蒋经国提拔,一路高升。上台后的李登辉却与蒋经国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他要彻底摆脱威权时代的束缚,而蒋氏家族,自然就成了他眼中必须搬开的“绊脚石”。
此时的蒋家早已今非昔比,面对李登辉的步步紧逼,毫无招架之力。没了强有力的领导者,再加上宋美龄年事已高,远在美国,对台湾局势鞭长莫及。
此事在台湾社会引发了激烈的争论。有人认为,蒋介石的雕像和陵墓是威权时代的象征,应该清除。也有人认为,不应如此对待历史人物。这场争论,也反映了当时台湾社会对历史的复杂情感。
尽管宋美龄发出了呼吁,但蒋介石和蒋经国的遗体最终未能如愿迁回大陆。这其中既有蒋家自身的原因,也有两岸关系紧张的因素。而李登辉,则继续推行他的政策,直至卸任。
那么,你认为李登辉的做法是对是错?蒋介石和蒋经国又是否应该魂归故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