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稀土“封锁”失败,美国能直接买到稀土了?澳大利亚稀土生产商莱纳斯宣布,成除中国外唯一能生产重稀土元素产品的厂商,可惜中国早不玩资源卡脖子那套了…… 中国稀土玩的是全产业链、超高技术壁垒和市场定价权。就说莱纳斯吧,它虽然能生产重稀土,但产能跟中国比起来就是小巫见大巫,而且成本高得离谱。中国稀土分离成本低,技术还成熟,莱纳斯根本没法比。 而且稀土产业链分开采、冶炼分离、材料加工三个环节。中国在开采端的份额虽然下降了,但在冶炼分离环节那可是占大头。美国、澳大利亚这些国家就算新建了稀土矿山,开采出来的矿石还得运到中国来加工,形成了“开采在外、加工在华”的局面。莱纳斯在马来西亚的工厂,虽说能分离重稀土,但关键设备和技术还是受制于中国的专利壁垒。说白了,他们还得靠中国。 更何况中国在稀土领域的专利那是相当多,尤其在永磁材料、催化材料这些高端应用领域。莱纳斯这次生产重稀土,用的还是中国二十年前的成熟工艺,在提纯精度、杂质控制这些核心指标上,跟中国企业差得远呢。况且全球的军工和科技巨头,早就跟中国稀土企业形成了长期合作关系,想换供应商可没那么容易,重新验证产品性能、调整生产线,成本高得很。 美国虽然也在想办法,通过《通胀削减法案》补贴本土稀土项目跟澳大利亚、沙特合作建厂,但这些更多是政治姿态。美国跟乌克兰签的矿产协议,在战乱环境下根本没法实施;沙特稀土储量少,还缺乏技术工人和产业配套。 反观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布局,在缅甸、格陵兰等地获得采矿权,还加强稀土回收技术,形成了“开采 - 加工 - 回收”的全周期掌控。 所以莱纳斯的突破也就是有点象征意义,美国想真正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中国稀土的王炸是全产业链、技术壁垒和市场定价权,美国要想翻身,先得把“矿石运中国磨面”的荒唐循环断了再说。可这谈何容易,短期内根本实现不了。中国稀土的“封锁”根本就没失败,美国还得在这坑里继续挣扎。 来源:时代财经
金灿荣教授分析:美国的如意算盘很可能是想利用90天的时间,加快储备一些物资同时找
【5评论】【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