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3月的一天,大汉奸周佛海正在软禁处看书,一个军统特务匆忙上楼来,递给他一张报纸,周佛海接过报纸一看,如五雷轰顶,吓得浑身发抖,说不出一句话来。
1897年5月21日,周佛海诞生在湖南沅陵县凉水井镇窝溪村,出身于一个普通的农家。
尽管家境贫寒,父母未受过教育,但周佛海自幼聪明过人,先后在私塾和小学接受了基础教育。随后,他考入了湖南省第八联合中学,展开了更高层次的学业。
在第八联合中学,周佛海因组织学生运动而被校方开除。然而,坎坷的经历并未让他放弃对知识的追求。
在好友的支持下,他前往上海,后来又远赴日本,进行勤工俭学。
在日本的求学过程中,周佛海的人生轨迹发生了重大变化。正值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时期,他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理念。
年轻的周佛海对马克思主义的救国理论产生了浓厚兴趣,他热切阅读了大量进步书籍,深入思考着社会主义的理念。
回到上海的1920年夏天,周佛海在上海时事新报社大胆地访问了主办人张东荪。他与张东荪分享了自己对革命理想和社会主义的理解,引起了张的极大赏识。
张东荪是新文化运动的积极推动者,他的好友陈独秀同样是一位热衷于宣传新思想的人。
周佛海通过与张东荪的接触,搭上了与陈独秀的这条黄金线。成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骨干成员。
在一切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的时候,周佛海又去了日本,肩负着把共产主义发展到日本的责任,后来他逐渐变了,还在1922年与日本女子结婚。
为了让自己的的生活变好,他投靠了国民党,于是他就慢慢开始了自己的特务生涯,后来他还帮助日本人卖命。
1946年3月的一天,大汉奸周佛海被软禁在某处,沉浸在书籍中。突然,一个军统特务匆匆上楼,将一张报纸递给了他。
周佛海接过报纸,目光在上面一扫,瞬间如同五雷轰顶,身体不由自主地颤抖,一时间说不出一句话。
原来,报纸上刊登了一则令他震惊的消息:戴笠于本月16日自青岛飞往南京的途中,飞机失事,机上所有人员全部丧命。
周佛海的眼前一片模糊,眼泪激流而出。并非因为他对戴笠有多深的感情,而是因为戴笠是他的大靠山,曾经承诺过要保护他的安全。
惊慌之下,周佛海情不自禁地写下了一首诗,以表达自己的哀思。诗中包含着对戴笠的怀念和对生命的无常的感慨,其中有“惊心旧友成新鬼,彻耳欢呼变怨声”等句子。
在他的日记中,周佛海记录下了这一惊人的消息,深感自己的身家性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
曾经承诺保护他的戴笠如今已经离世,让周佛海感到了前途的堪忧。他写下了对自己前途的担忧,对保护誓言的破裂的痛惜。
果然没多久就传出来来了大汉奸陈公博、褚民谊等人已经伏法的消息,这就更让周佛海担惊受怕了。
果然,军统副局长毛人凤(不久后,军统改组,成为保密局)开始对周佛海展开行动。
毛人凤决定首先榨取周佛海的财产,而为了敲诈周佛海,他选择从周妻杨淑慧身上入手。
于是他先把周佛海的夫人杨淑慧放回到上海,然后趁机从中可以拿到一些钱财,可是杨淑慧是一个爱财如命的人。
她拒绝了拿钱,后来军统特务就把杨淑慧和她的女儿抓了起来,以此来威胁周佛海。
周佛海赶紧给妻子去信,说钱乃是身外之物,这个时候命比较重要,于是杨淑慧就拿出来几处房产和汽车等贵重物品。
谁料想,军统得寸进尺,想要更多的钱,拒不放人,被惹恼的杨淑慧将一枚金戒指吞入肚子,痛苦地在地上打滚,意图以死抗争。
幸运的是,有人及时发现并救了她过来。毛人凤为避免引起人命伤亡,不得不放弃原先的计划,将杨淑慧和周慧海释放了。
他们已经榨取了周佛海的一部分财产,但为了彻底控制周佛海,他们决定将其押解至南京,移交给首都高等法院进行审判。
周佛海被押到南京后,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两个月后被判死刑。
后来,杨淑慧打通关系见到了蒋介石,给了他一封信,因为那封信关乎着蒋介石和汪伪政府高官秘密串通的秘密。
最后,蒋介石为了不闹成鱼死网破的情况,就决定改判周佛海无期徒刑。
理由是因为周佛海在抗战末期协助党国维持上海一带治安,对国家稳定有所贡献,因此特准许将他原本的死刑判决减为无期徒刑。
1948年2月28日,大汉奸周佛海因心脏病复发,七窍流血,最终在监狱中离世。他临终时瘦骨嶙峋,体重不到八十斤。
即便蒋介石有心放过他,老天爷也不会对他心慈手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