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北大才女王承书狠心抛弃丈夫和孩子后不辞而别,从此音信全无。17年后,当满头白发她出现时,孩子们愣住了,随后悲痛大哭:“母亲,您受苦了,您是我们的骄傲!” 1960年,49岁的王承书给丈夫和子女留下一封信后便消失了。王承书的子女们也经常会问父亲:“母亲到底去哪了?”但王承书的丈夫总是很深沉的摇摇头,对此讳莫如深。 而此时的王承书奔波在茫茫戈壁上,为核武器的研究殚精竭虑。这是她第二次临危受命,从裂核聚变领域转战高浓铀的研制工作。而这份任务的要求就是隐姓埋名,断了和外界的一切联系。 作为一名极有天赋的女性物理学家,王承书的求学之路并不顺畅。1930年,出身于书香世家的王承书不顾父亲的劝说,决意报考了燕京大学的物理系。她顶着周围男同学和老师怀疑的目光,以遥遥领先的成绩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后来王承书成功留校任教,还遇到了自己的丈夫,组建了家庭。但满目疮痍的祖国让王承书意识到只有靠学识让祖国强大起来,才不会任人欺凌。于是她和丈夫选择了出国深造,学成报国。 王承书凭借着自己优异的成绩进入密歇根大学物理系学习,在科研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后来王承书学成后选择回国,却遭到了重重阻拦,连导师都劝王承书留下来,许以高薪和优质待遇,但仍没有动摇王承书回国的决心。 王承书和丈夫克服重重阻碍终于回国。没两年,钱三强找到了王承书,她第一次临危受命,投身于国内一片空白的裂核聚变领域的研究。两年后,王承书已经是这个领域的专家了。 但钱老再次找上了王承书,希望她研究高浓铀的制造。于是王承书留下一封信后便杳无音信。作为整个工厂里少数的女性科学家,王承书和大多数男同志一样,该干的活一样没少干。 王承书整日与冰冷的机器和数据为伴,超负荷的工作让她早早就遍生华发,但她仍旧没有停下科研的脚步。1964年,戈壁滩上一声巨响,王承书的任务圆满完成,她的脸上也露出了罕见的笑容。 本以为她可以放下重担,返回家乡与家人相见,王承书又接下了第三个任务,继续投身于核事业研究。即便对家人的思念汇聚成河,王承书还是坚决地回答:“我愿意!” 整整17年,王承书隐姓埋名,像一支蜡烛般燃烧自己,照亮了中国核武器研究的道路。等到王承书终于回到北京时,已经66岁的她白发苍苍、满脸皱纹。 王承书的子女一时不敢相信,记忆中温婉美丽的女子已经变成了老妪,随之而来的便是满腹的心疼和思念。他们上前抱住王承书,泪流满面:“妈妈,你这些年受苦了!你很伟大,我们不怨你,我们为你感到骄傲!” 1994年,王承书走完了她波澜壮阔的一生。这位女性用自己的坚韧为扛起民族的脊梁出了一份力,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在她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值得我们所有人敬佩。 信息来源: 百度百科|王承书 文|方寸 编辑|汀洲侃史
1960年,北大才女王承书狠心抛弃丈夫和孩子后不辞而别,从此音信全无。17年后,
山河蕴含力量
2025-05-20 15:33:52
0
阅读: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