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老师们一起来看看,所谓的因材施教有哪几个“因”? 因材施教,是孔子提出来的。 因材施教的对象,是人。 因材施教,又有哪几个“因”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一、因“智”而教 我们应当客观承认,人与人之间的智商是有很大区别的,有的智商超群,有的中等,有的差一点。因“智”而教,就是要求我们要客观评价教学对象,要针对其智商的高低来施教。聪明的人,点拨教、提升教;普通的人,正常教;智商低的,或者学习能力差的,花功夫教。 我们高一时一同学,明明可以读县省中的,但就是不去读,在父母教书的普通中学读。由于其智商超群,读书很轻松。玩的时间比读书多,老师做不出的物理题他总能轻松快速解答,最后上了同济大学,再后去了美丽国留学学习生物技术。 再比如,也有的学校,初中时实行灌输教育、题海战术,拔苗助长,到了高中,学生智商跟不上,学习平平。九十年代苏南的桃源、青云中学(初中)的教育教学经验曾经一度很红很火,后来不再提倡了,大概说的就是这种现象、这个道理。 二、因“趣”而教 每个人的兴趣不同,因此要针对教育对象的兴趣爱好而施教,尤其是家长。有的人,善学习;有的人,善艺术;有的人,善工商;有的人,善政治……因此,选择北大清华与选择蓝翔技校,没有对错之分,只是因为兴趣不同而已。 三、因“时”而教 有的人发育得快一点,有的人发育得慢一点。尤其是男生,有的要到高中才会爆发。我的一个高中校友,高一时还是普普通通的,高二下学期突然爆发,高三居然应届考取武汉大学金融系。 四、因“性”而教 这里的“性”,是指性别。学习,有性别之分,因此要注重男女有别,按照不同的性别进行教育教学。女生爆发早,初中学习就会很好。男生则相对较晚,一般要到高中才会爆发。 五、因“类”而教 每个学校,每一届学生中,总有一点比较特别、与众不同的学生。对于他们,要尊重其特点,因“类”施教。比如,我们读高中时,有个室友同学,别人学习他睡觉,别人睡觉他学习。只是“类”不同而已,他的品行、学习同样优秀,最后也考取了大学。也有的同学,不做作业的,但是品行、学习也挺好。还有的同学,谈恋爱谈得轰轰烈烈,但是并不影响其学习。比如,我们初中的班长,初三谈恋爱谈得差点被处分,但最后中考全县第三名,被苏高中录取。后来,又保送南理工本硕连读,再后去了美丽国留学,现在从事芯片技术的研发。
家长老师们一起来看看,所谓的因材施教有哪几个“因”? 因材施教,是孔子提出来的
小夏看看过去
2025-05-20 11:13:59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