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画家张大千不顾劝阻,执意选择南渡。他仅有三张飞往台北的军用机票,带着第三任妻子徐雯波和幼女匆匆登机,随身携带了几十幅临摹敦煌的壁画,晚年颠沛流离。 1949年,内战已经到了白热化阶段。解放军势如破竹,国民党节节败退,眼瞅着成都也要变天了。那时候,文化名人日子不好过:留下吧,怕政治风波砸身上;走吧,又舍不得故土。张大千,四川内江人,画坛的顶尖人物,泼墨山水画无人能敌,还在敦煌耗了好几年临摹壁画,名气大得很。 可局势这么乱,他也坐不住了。国民党那边,张群啥的高官劝他去台湾,说那边安全,能安心画画。可张大千不是没想过留下,他爱这片土地,舍不得走。但眼看着战火烧到家门口,他怕新政权管得严,画画没自由,甚至连命都保不住。思来想去,他一咬牙,决定南渡。 张大千南渡,不是啥人都带。他有好几个太太,大太太曾正蓉、三太太杨宛君都留在了大陆,二太太黄凝素早离婚了。他挑了四太太徐雯波和最小的闺女张心瑞一起走。徐雯波年轻漂亮,比他小一大截,不光是长得好,还懂艺术,是他最贴心的伴儿。张心瑞是他最小的孩子,带上她,多少有点父爱寄托。 还有那几十幅敦煌壁画的临摹稿,那是他的心血啊。他40年代跑去敦煌,风吹日晒好几年,画了几百幅壁画的临摹,觉得这是中华文化的宝贝,不能丢。他怕留在大陆会毁了这些东西,干脆带走,打算以后传下去。这选择听着挺简单,其实背后全是纠结和取舍。 1949年12月,他带着徐雯波和张心瑞,匆匆登上军用机。飞机从成都起飞,直奔台北。随身就一个破皮箱,里面塞满了敦煌画稿。那一刻,他知道自己回不去了。 到了台湾,张大千没安定多久,就开始满世界跑。他先去了印度,后来又辗转巴西、日本、法国、美国,画展开了一场又一场。徐雯波一直陪着他,照顾生活,还帮他整理画稿,挺不容易。 在日本,他认识了个叫山田喜微子的侍女,长得俊,给他当过仕女图的模特,两人关系不错。徐雯波倒没吃醋,还大度地送山田蓝宝石和麂皮衣服,挺有格局。晚年张大千身体越来越差,搬来搬去,日子过得颠沛流离,但他画画从没停过。1983年,他在台湾去世,84岁。临走前,他特意在遗嘱里留了画给徐雯波,像《云山万众,寸心千里》,后来拍了4377万,可见分量。 张大千南渡,不是光为了自己活命,他还想着把中国艺术传出去。那几十幅敦煌临摹稿,他带到海外到处展出,让老外也知道中华文化的牛气。他的泼墨泼彩画法,融合了中西风格,开了新路子,影响了一堆后来的画家。 在巴西,他住了17年,建了个“八德园”,画了好多作品,像《观泉图》,中西合璧,惊艳得很。他还参加了圣保罗双年展,《巨荷图》卖了个干净,名声传遍南北美。1969年,他搬到美国旧金山,画画到了巅峰。1972年办了个40年回顾展,牛得不行。1978年,他定居台北,把62幅敦煌临摹稿捐给了台北故宫,兑现了当初带画出去的承诺。 他被叫作“中国文化大使”,作品进了全球博物馆,拍卖价老高,艺术价值没得说。
拜登在他任上,挑唆起乌克兰和俄罗斯的三年战争,给俩个国家死了几十万军人,给几十万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