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让我们一家人都患上了艾滋,难道不该付出代价吗?2018年,上海一家三口染上艾滋

安卉的 2025-05-19 10:38:32

她让我们一家人都患上了艾滋,难道不该付出代价吗?2018年,上海一家三口染上艾滋病,得知罪魁祸首是自己的妻子以后,男子直接接连刺向妻子十几刀,被抓后仍觉得问心无愧。 敬请看官老爷留个“关注”,也可以发表您的精彩见解~ 2018年上海的冬天冷得刺骨,黄松林站在被告席上,望着审判长身后那面庄严的国徽,突然想起五年前和妻子领证时的场景。 那天民政局的玻璃窗透进暖融融的阳光,他攥着红本本傻笑了半天,压根没想到这本证书会变成杀人犯的判决书。 "被告,你最后还有什么想说的?" 这一般是流程里必须要问的一句,法官的询问把黄松林拽回现实,他望着旁听席上空荡荡的座位,喉咙里泛起苦涩——要是早料到今天,当初就该多陪陪那娘俩,哪怕少挣几个钱呢。 时间倒回2013年,黄松林还清清楚楚记得第一次见到张丽的模样,那天工地上收工早,他穿着沾满水泥点的迷彩服去相亲,结果推开门就愣住了。 穿碎花裙的姑娘捧着奶茶笑得眉眼弯弯,像道光照进他灰扑扑的人生,他当时就想,这姑娘要是能跟自己过日子,拼了命也要对她好。 黄松林在审讯室里跟警察掏心窝子,他确实说到做到,婚后每天天不亮就蹬着三轮车去送货,晚上回来时媳妇孩子都睡了,餐桌上永远摆着温在锅里的饭菜。 可命运偏爱捉弄老实人,2017年孩子刚满周岁,黄松林发现媳妇总抱着手机傻笑,有天半夜起来喂奶,他瞥见屏幕里跳出个露骨的表情包,发信人备注是"陈哥"。 那天他俩爆发了结婚以来最凶的争吵,张丽把枕头砸在他脸上:你天天不在家,难道要自己当活寡妇? 黄松林哑了火,他何尝不想陪老婆孩子,可上海这地界,不拼命连奶粉钱都挣不出来,那天之后,他主动申请调去跑长途,想着多挣点加班费早日凑够首付。 却不知这个决定,成了推倒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手,2018年深秋,黄松林开始频繁发烧。 起初他以为是熬夜开车着了凉,直到连续咳血才慌了神,医院走廊的白炽灯晃得人头晕,医生推了推眼镜:HIV抗体阳性,建议家属也来检查。 这话像道惊雷劈在黄松林天灵盖上,他攥着化验单的手直抖,脑子里嗡嗡响——自己清白得像张白纸,除了媳妇没碰过第二个女人。 当看到张丽那张同样写满惊恐的脸时,他突然什么都明白了,老黄,我对不起你…… 尽管张丽抱着孩子哭得撕心裂肺,交代了那个雨夜的事,她说自己只是太寂寞,说没想到所谓的"陈哥"看着斯文竟是这种病秧子,说发现怀孕后就想断干净。 可再多的"没想到",也换不回孩子健康的人生,黄松林永远忘不了确诊那天的场景。 一岁多的娃娃躺在婴儿床上咯咯笑,小手挥舞着抓空气,全然不知命运给他判了死刑,医生委婉地提醒,母婴传播的艾滋病患儿,能活过五岁的都是奇迹。 从那天起,黄松林开始整宿整宿睡不着,他盯着天花板算账:抗病毒药每月三千,营养费两千,万一并发感染…… 算着算着就抓起手机搜艾滋病儿童案例,越看越心凉,有天凌晨三点,他发现张丽又在微信上和人聊天,备胎从"陈哥"排到了"小王",你还要害多少人? 黄松林红着眼眶抢过手机,张丽却像炸了毛的猫:要不是你天天不着家,我能找别人。 这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黄松林冲进厨房时,听见脑子里有个声音在喊:杀了她,杀了这个毁掉全家的女人。 血溅到天花板那天,黄松林出奇地平静,他抱着浑身是血的妻子坐在地上,不知道会不会突然想起老家盖到一半的毛坯房。 原本说好等孩子满月就回去暖房,现在墙缝里都该长草了吧,他的所作所为,太难评价,法庭最终没判死刑。 检察官说被害人存在重大过错,辩护律师提到艾滋病患者遭受的歧视,法官敲法槌时重重叹了口气,黄松林在看守所收到判决书那天,正巧看见电视里播放防艾宣传片。 穿着防护服的医生抱着康复的孩子笑,而这个案子像面镜子,照出多少婚姻里的魑魅魍魉。 当疾病成为惩罚背叛的武器,没有赢家只有输家,如今很多大婚检中心都贴着醒目标语:"爱TA,就带TA做个检查"。 可再醒目的标语,也唤不回黄松林那个在婴儿床上等死的孩子,生命从来不是赌气的筹码。 当我们在婚姻里感到委屈时,不妨想想那面庄严的国徽——法律可以审判罪行,却医不好破碎的人生。 愿每个在婚姻里跋涉的人都能记住:再忙也要牵紧爱人的手,再气也别碰伤害对方的刀,毕竟有些错,真的会遗传给下一代。 主要信源:(新浪看点2022年02月02日——上海杀妻案:妻子出轨染上艾滋传染一家三口...)

0 阅读:76

猜你喜欢

安卉的

安卉的

大家好 欢迎关注